美篇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篇

字字千钧!这十五句话 是中国最好的家风

发布日期:2018-12-05

 

  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在极其重视思想品德与家族之风的古代,有名有才之士,通常都会为自己的后代和世人留下家训对联,以警示后人。

  种田不熟不如荒;

  养儿不孝不如无。

  出自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儿女知道父母的付出与辛劳,懂得感恩,懂得为孝,否则这个孩子不如不认。

  爱惜精神,留此身担当宇宙;

  蹉跎风月,将何日报答君亲。

  明代进士孙升,官至礼部尚书,他的三个儿子坐享荣华富贵,沉迷酒色,不学无术。

  孙夫人对此很是焦急,她思来想去,特地手书此联悬于正堂。

  上联是期望,下联是警告,意在劝告儿子不要浪费精神,虚度光阴,不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既包含了深沉的母爱,又体现了严厉的家教。

  看到此联,三个误入歧途的儿子,终于有所悔悟,改邪归正。

  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

  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

  明朝徐渭晚年撰写的家教奇联。

  一个“好”字,两种读音,语意双关,耐人寻味。

  上联说,少年时期正是读书好时光,可惜此时人思想尚不成熟,天性爱玩,不知读书的重要性,于是亲近书读书。

  下联说,年纪大了,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了,想静下来读点书,可是记忆力、悟性已经不如年轻的时候了,已经不能好好读书了。

  徐渭用这幅对联,告诫儿孙后辈一定要早发觉书的意义,趁早读书,读好书,做一个有用之才。

  读书好练武好,学好更好;

  创业难当权难,知难不难。

  明代嘉靖皇帝朱厚熜幼时贪玩,不爱读书。他的父亲兴王很担忧,便将他关在书房里,罚抄这副家教对联,同时规定每天要抄100遍,不完成就要受鞭笞。

  一开始在体罚的重压下,朱厚熜每天都无法完成,被父亲鞭打,到后来这两句话不知抄了几千次,终于理解了父亲的苦心,当即跑到父亲面前跪下请罪,从此以后用功读书,并把这副对联挂在书房里,作为终生警示和座右铭。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出自明末清初朱柏庐所著《朱子家训》。早在唐诗中就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悟,中国人一直强调惜物、节约的精神,在此联中亦有体现。

  不敬先生,天诛地灭;

  误人子弟,男盗女娼。

  清代大官年羹尧家塾的对联,上联讲学生应该尊师重道,敬重先生;下联讲教师应该为人师表,诲人不倦。

  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

  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清代郑板桥撰写。一个“咬”字,突出其坚定执著的品质,“充饥”说明他为读书废寝忘食,“有用书”指好书,有价值有意义的书,说明读书要有所选择,不是什么书都拿来读。这构成了作者读书的三大原则。下联写他的爱好,即爱“竹”,对于“竹”爱到了何种程度呢?“直似儿孙”。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

  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清代林则徐的训子联。意思是子孙如果像我一样善良贤明,过多的财富容易干扰自己的判断;子孙如果不如我,过多财富在愚者手中只会徒增他犯错的机会——不论是哪般,万不可积累过多的财富。林则徐对子女“薄钱财而重德才”的教育思想可谓光耀于世。

  戳破窗纸容易补;

  败坏道德最难修。

  晚清湖南学者王湘绮,学问渊博,品格高尚,此联是他写给后人的家训,语浅意深。

  慎交游,勤耕读;

  笃根本,去浮华。

  晚清左宗棠赠子侄联。今天也可以用来教育孩子。对孩子来说,努力读书学习,不去游玩胡闹,磨练意志,培养定性,最终才能脱颖而出,琢璞成玉。

  少读书,便是低天分;

  行刻薄,真乃大糊涂。

  清代文人王之春撰写。上联说,一个人天分的高低全在于他的用功程度,觉得自己的不如人,只是因为他读书少,由此勉励儿孙要多读书。

  下联教导儿孙不要刻薄,倘若不读书只是小愚蠢,那么为人言行刻薄就是真正的愚蠢。

  财也大,产也大,

  后来儿孙祸也大,若问此理是若何?

  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

  不丧身家不肯罢;

  财也小,产也小,

  后来儿孙祸也小,若问此理是若何?

  子孙钱少胆也小,些许小业知自保,

  俭使俭用也过了。

  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写此联告诫子孙后人。此联在对仗上并不讲究,可以看做是以“大小”内容相对的两首打油诗,但话糙理不糙,醇亲王面对巨大的家业,对子孙有着和林则徐一样的担忧。

  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口甜,

  只道世间无苦海;

  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

  哪知头上有青天。

  传说,清代有个姓潘的山东人去江南某地当县官,上任之初,他的父亲撰写了这副对联相送。

  联语告诫儿子,做官应宽厚仁慈,与人为善,不拿不该拿的,来者不拒。人间自有王法,上天自有报应,如果做不到这些,到时候自然知道泪是酸的,血是咸的,悔之晚矣。

  宁为真白丁;

  不做假秀才。

  1940年夏,教育家陶行知的儿子陶绍光,背着父亲向育才学校的校长索取一张文凭。

  陶行知从外地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转撰写此联给儿子,教育他学术不可以弄虚作假,做人亦是如此应踏踏实实地做人。

  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弗为。

  作家冰心的祖父撰写此联。

  祖父对冰心这样解释:有些东西,比如衣食住行的物质享受,应当知足,而在追求知识学问和修身养性上,就应当不知足;对于应当做的有益于世道人心的事,就要勇往直前去做,而对那些违背道义的事,就坚决不做。

  这些对联的背后,都反映着长辈教育子孙节俭、向善、求知,做一个有德有才之人。

文章来源:孔子学堂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0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