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

当前位置: 首页 > 摄影 > 视界

大森林里的“倒套子”

发布日期:2017-01-12

  东北西起大兴安岭,东到长白山脉,北至小兴安岭,绵延数千公里白山黑水里的原始大森林里,千百年来“顺山倒”的号子和经久不绝的伐木声也就消失了。全面禁止采伐后,不但将有几百个国有林场,数以几十万计的伐木工人收起油锯,封存斧头,走出深山老林。还有一些林业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这历史时刻逐渐消失,其中就有独具特色的“倒套子”。

  1、“倒套子”艰险,有很多关口要闯,马套子在下坡的时候偏离了临时道路,陷在雪窝子里打误,要费很大力气和功夫,有时候还要别的套子帮忙拉才能够拉出来。

 

  2、一个停留在“套子房”前的牲口套子,加上爬犁就是所谓的“套子”,用牲口和它从山上往下倒木头集材运输就是“倒套子”

 

  3、 有时山上林地坡陡,套子上不去,还需要串坡。就是把山上的圆木顺雪道串到套子爬犁旁,有的还要串到爬犁道上。这个工作很危险,当木头串下来时,就跟打仗的滚木礌石一般,人千万不能着边。

 

  4、多年的采伐都剩下了最难采伐的点,不是背阴坡就是高山顶,从很高的山尖上到一个来回趟要接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而且平时很陡的山坡路,再加上深雪,每上一次山都是很艰难的。

 

  5、在东北“倒套子”的季节,都是最冷的时候,有时山高路远陡峭偏僻没有路,人和牲口在没膝深甚至齐腰深的大雪壳子里硬趟这出条雪路。人们气喘吁吁地登上山,不能歇息,因为山顶上雪厚风大,嘎嘎寒冷,容易冻透身子,使手脚不听使唤。

 

  6、一个采伐点一般三十来人,六、七张爬犁,住在山沟里,每天在深山里伐木造材,先将大树放倒、打枝截梢、再截成一段段原木进行造材,把锯的圆木头朝下山的道路顺直,圆木的一头踮起十五公分左右,以便下一个程序好干;然后是装在爬犁上“倒套子”。

 

  7、木头多的套子必须绑牢捆住拴进套子,不然容易窜出来,轻者套子爬犁木头散落山间,还要重新归拢栓上,重者伤人伤牲口。

 

  8、下雪前伐木工“吊卯”的木头顺山摆放好,便于“倒套子”,可是一场大雪覆盖了所有的木头,给套子工带来了麻烦,不但要一根一根找到木头,还要在深深的雪壳子里栓套加固绑紧。

 

  9、“倒套子”不但苦累,而且有危险,必须会使马,还要腿脚灵便。一匹马拽着一根或者几根四五米长的原木,顺着覆盖积雪的陡峭山坡向下滑行,在很多时候,并不是马拽木头,而是木头拽着马前行。每到这时,便会看到马使足了气力,四个蹄子牢牢地扎进雪里,屁股后倾,两个鼻孔呲呲的喷着两股白气,硬是稳住了阵脚。没叫原木给它拽下去。它仿佛也知道,如任着原木自由下滑,拽着它滚下山,它也有危险。

 

  10、从山上“倒套子”把木头拽倒楞场,每天重复多少次倒多少个来回,而每一回都不能大意,都紧张激烈的仿佛打一场战斗一样。

 

  11、串树空子很危险,人和牲口互相配合,都是灵活躲避,左右快速躲闪,方能过关化险为夷。即使这样,由于山里雪道弯曲狭窄,飞速下山的木头依然撞得林木轰然乒乓作响,震落下雪雾烟弥漫山谷,震人心魄。

 

  12、伐倒等待运走的原木有粗有细,大家都一起上山,一起分配,粗细搭配,团结协作,没有挑三拣四的,都是赶上什么拉什么,然后再一起下山,互相照应。

 

  13、“倒套子”的山上本来是没有路的,都是人们临时选择树少雪壳子浅的地方穿行趟出来的路,有的地方雪厚,几次过套子爬犁,翻腾雪壳子松软,容易陷住爬犁,这个时候要人马合一才能冲出去。

 

  14、“倒套子”的人都把心爱的马牛训练得又灵敏又透溜,这些牲口也是他们朝夕相处共闯难关的伙伴。从早到晚,每趟木头倒完,马背牛身上上也结了一层白霜,那是汗津冷凝而成,主人也会爱惜地轻轻拍拍,给它擦擦结满白霜的脊梁,有的马也会昂起头,响亮地打几个响鼻,再次轻松地踏上征程。 

 

  15、一个牛套子拉了5根木头,在下坡时候卡在了树空之间,人们要费很大力气才能够把这个牛套子解救出来。

 

  16、刚刚冲下山雪道的马套子,由于紧张用力,马身上除了很多汗,挂满了白霜,人们再次加固木头爬犁,准备再闯下一道关。

 

  17、山上的木头多年来间伐的一遍又一遍,剩下够粗的木头很少了,大都是过去由于路远山陡人们够不着的地方,而且还是牲口爬犁套子没有路够不着的地方,这就需要人们用“蘑菇头”一点点一步步倒出来。

 

  18、冲出雪窝子的马套子。这样的险段,人和马要迅速飞跑从山坡下来,然后再找准方向,才能够化险为夷。

 

  19、 到了下坡危险关头,人们松开缰绳任由马儿闯坡。这时候那拉套子的马,它们似乎能听懂主人的吆喝,那马精神抖擞,昂首嘶叫,快步疾跑闯过陡坡和雪坑底。

 

  20、“套子工”要有多种本事,不但会使用牲口拉木头,还要会装车捆绑和抬木头。山顶上抬“蘑菇头”可不像楞场那样轻松,坡陡、雪深没有路,深一脚浅一脚要有技术,而每一次都要这样艰难的连拖带拽,一根一根把木头装上爬犁套子。

 

  21、从山林间到”楞场”倒一趟套子远近需要二十来分钟甚至将近一个小时,一路上这样的雪坑很多,如果事前不快速冲坡就会误在这里,再拉动上坡就费事了。

 

  22、上工时人们按照不同的分工忙碌起来,有的拉起各自的马去倒套子,有的肩扛人抬木头归楞,闲时一支烟,忙时各干各的,人和人之间彼此很少言语。

 

  23、“套子房”就是靠山坡旁挖几个长几十多米,宽七八米的土台当坑。里面支上柱子,搭好架子,铺满草、松树枝,再盖上土或者铺上塑料布。中间是过道和火炉,两边各是一排板铺,可以住下三四十个人。屋里有几个大汽油桶和火墙,每天不停的烧木拌子。屋里暖烘烘的,但是没电,只靠蜡烛点亮照明。

 

  24、靠山挖好的半“地窨子”“套子房”是最暖和的,人和牲口距离很近,不然的话数九寒天半夜里给牲口加料会挨冻的。

 

  25、“牛套子”比马套子稳当,还有老牛下山会坐坡,能稳住飞速下滑的爬犁套子。虽然速度比“马套子”慢些,但比较安全。

 

  26、倒完套子的马匹在河边饮水,套子工们对自己的牲口爱护有加,时常会听到它们和牛马的对话或者自言自语,经常给牛马梳理和喂水加料。

 

  27、目前,东北采伐集材的“倒套子”完成了历史使命,现在还有新的“倒套子”,主要是保护森林植被和幼树,对上一年自然倾倒的树木进行清理。

 

  28、“套子户”就是一菜一饭的大锅饭,大锅菜饭局势大盆菜和大盆饭,大盆里是白菜炖猪肉粉条子,大馒头和大米饭。虽然比过去清汤清水的白菜炖土豆和老苞米面的大饼子强多了,但是比照家里优越的条件还是相差多了,就是对付吃饱了事。

 

  29、吃过饭,人们抓紧躺在自己的位置上休息一会,有的在抽烟,有的在闭目养神。

 

  30、“套子房”是“地窨子”和塑料大棚,灶坑里窜动着熊熊的火焰,南北两铺大炕上堆着一溜行李行李卷,屋的正中间是用两个空的大汽油桶焊到一起的大炉子,炉火正旺,炉子连着炉筒子和火墙,里面热气扑面,,满屋子都飘荡着饭菜和汗臭烟草的呼和气味

 

  31、套子工辛苦一天下来都是浑身汗流浃背,衣服和手套还有鞋子都是湿的,头天晚上必须都要在火墙和炉筒子边上烤干。不然,山里零下三十度会冻坏人的手脚。

 

  32、缝补了多少次的棉“手焖子”,费尽了汉子们多少心血,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劳动;旁边用木头做成的蜡台,点亮了多少个夜晚,消耗了多少艰难时光。

 

  33、好多林区“倒套子”的专业户专门饲养干套子活的牛马牲口,这些牛马夏秋不干农活,养的膘圆体壮,只等冬季来临去专门上山“倒套子”。

 

  34、倒完套子下山休息的马儿都会就地打滚撒欢,滚掉一身的冰霜,用冰雪大地给身体滚动按摩。

 

  35、抬“蘑菇头”的说法,据说是根据工人在抬木头时杠子压在肩上“磨骨头”而得名的。伐木人归楞,几个人一付肩,喊着动听的号子,步伐一致。

 

  36、抬 “蘑菇头”上跳是难度大,有危险的活计,在“归楞”和装车的时候根据高度分为几个跳板,要求必须集中精力,同心协力。

  “倒套子”是北方林区采伐后畜力集材的方法,属于比较原始的倒运木材的集材的运输方式和工具。“倒套子”的活,也只有冬天才有。北方林区高山密林采伐都在冬季,利用冬雪好运输。林区将高山上或密林深处采伐的原木,拉运到易于机械运输的“楞场”(临时堆积储存木材的场地)。“倒套子”是自从有了伐木这项工作就有了倒运木头的“套子活”,有人套子、牛套子、马套子之分。东北大小兴安岭的采伐比较早的是民国后期,日本侵略东北时开始大面积采伐,就是用人或牲畜“套子”集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建国后的60年代东北林区开始使用的是一种专用集材的拖拉机,土语叫“爬山虎”。机械替代了“套子”,“套子”已不多见。特别是人套子,因其危险和艰辛,几乎绝迹江湖了。但一些机械不能及的地方,畜力“倒套子”还是不可或缺的。

  “倒套子”的工人一般都是由农民和林场的工人组成的,而大部分则是农民来作的。因为林场畜力集材面积少,一般不养活过多的人和畜力,只有到了冬季集材忙活的时候,才高价临时外雇用“倒套子”的农民和牲口来集材。林区集材就是把分散伐倒的木材集中起来,它是采伐树木的一项主要业务。伐木工在山上的深林里把树木伐倒,再加工成原木,然后外运。伐完的原木在山头上东一根西一根横七竖八躺在山上,还得把它们汇集到山沟里的楞场,再用拖拉机河和牲口拽回去。集材距离一般为几百米,至多几千米,并修有简易集材道。有时因集材设备不能运达木材所在处,须先将足够一次集材量的木材集中于集材道旁,该工序称归堆或小集中。

  “倒套子”是一项繁重的特殊性质的劳动,既艰苦又危险。不但需要勇气、体力和技能,必须会使唤牲口,还要腿脚灵便,具备临危不惧、化险为夷的本事。在东北“倒套子”的季节,都是“嘎嘎冷”的时候,有时山高路远陡峭偏僻大雪封山,人和牲口在没膝深甚至齐腰深的大雪壳子里硬趟这出条雪路。“套子工”们经验很老到,一匹马牛拽着一根或者几根四五米长的原木,前后照应着同时下山,顺着覆盖积雪的陡峭山坡向下滑行。为了减轻木头的冲力,增加安全系数,人们都是抓住缰绳,横坡赶,走“之”字路,盘旋着下山;一路上钻林缝,绕陡弯,过滑坡,躲树桩,在茫茫大雪中蹚出一条弯弯曲曲的运材道;危险区段干脆扔掉缰绳,扔蹿到大树旁,任由圆木把牛马推到山下,让牲口自己去跑,常出现险情。牛扒犁翻了,马爬犁別住了,或者掉进雪坑,伤人伤牲口的事情经常发生。 会“倒套子”的人都把心爱的马牛训练得又灵敏又透溜。

  “倒套子”的人山上都叫做 “套子工”,居住的都是临时搭建的地窝子”、“地窨子”和 塑料大棚的“套子房”,临时成了一大家的“套子户”。每到夜里,给牛马添草加料后,大家躺卧在工棚里,喝酒侃大山,讲故事段子,再不就哼唱几句唱二人转小调、玩五子棋、摔扑克消除寂寞。东北林区的冬季采伐季节里,人们上山来后除非赶到过年,一两个月难得回家一次。

  “套子工”挣得多,可吃的差,因为山高路远不方便。吃的蔬菜大都是好存储的大白菜和酸菜、土豆,放置时间长了,不是烂的就是冻的。人多吃大锅饭,也有的时候捎点新鲜鲜蔬菜改善一下伙食。早期倒套子的时候还准许狩猎,有时候可以打点野味尝鲜,现在早已禁猎了,猪肉都是上山的时候买的冻猪肉,在外面用箱子装上防止耗子和其他野生动物偷吃,吃的时候随便拿一块。山里也没有电,照明靠的是马灯蜡烛。过去山里吃水很困难,都是用麻袋上河套和泡子里刨点冰块用麻袋装车拉或者肩扛运回来的,吃的时候放在大盆子里在大铁炉子上化,没有条件的只好铲雪回来化雪水吃。生活用水比较困难,就是早上洗漱用水,还要每晚睡觉前端过一盆冰来放在火炉上先化出来。

  有的时候采伐区离住宿地点较远,就要把午饭带到工作地点。午饭就是玉米面窝头或是馒头加咸菜,渴了就攥把雪团往嘴里填。不过,窝头或是馒头必须是用包袱皮包了贴身系在腰后的,如果不这样做,冻得硬梆梆的干粮你根本啃不动。林间有的是枯枝干柴,生火烤容易得很,可是根本没有时间去烤。现在机械修路方便,道路一般都修到倒套子的山根,套子房也距离工地近,大都是回来吃饭。“倒套子”的还有一件大事就是祭拜山神,在老神树老神树下摆上祭品,洒下一瓶酒,拜过山神。而且初一、十五都要烧香、磕头,拜“山神”——老虎,拜“把头”,这是古来伐木工人的保护神。在山里干活有许多忌讳,在干活累了坐在哪里都行,万万不可坐在伐过的树墩上,因为那是“山神”、“把头”们的专用座席。还要 在锯子、斧头上系上红布条以趋吉避凶,自然也有很多的禁忌用语。

  这“倒套子”的活一干就是两个月,一个冬天的倒套子,一两万立方米的木材,就是这样一根一根从山上倒运下来,也是一次历经一次的危险走过来的,还是天天起大早贪大晚经历了数个寒冷的冬日熬过来的。春节临近了腰包也鼓了,大家要回家过年了。鞭子上拴系红火火的缨穗,马脖子下挂一串铜铃,放几个炮竹,一串大车爬犁就飞跑出山了。高兴的人们会唱起跑掉的流行歌曲,扯起嗓子嚎几声二人转的荤段子,歌声人笑马叫声留在了大山深处……

 

文章来源:   作者:肖殿昌
分享到: 0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09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