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AR

当前位置: 首页 > VR/AR

VR版《师父》另类传承:真汉子真功夫

发布日期:2017-01-20

VR版《师父》

VR版《师父》

  法制晚报讯(记者 程喆) 长达13分钟的全景纪录片《师父》结束了,在最后的字幕中,出现了导演高一鑫的名字,然后是“师父周守立”,师父周守立也有师父,一代代往上追溯,该纪录片的主旨也慢慢浮现:“师父”不同于“师傅”,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父不但有老师的含义,亦是行为处事上的向导,一代一代向下传承。

  在纪录片《师父》中,导演选择用VR方式拍摄,就是为了把传统武术真实的一面和现状,让观众身临其境地认识。摄制团队奔赴北京、江苏、山东三地,记录了仍然坚守武术技艺的师父们和武术传人,一方面透露出民间文化式微的无奈感,同时也是对传统武术一代代传承的希冀。

  初衷 VR纪录片中寻真实武术

  谈到武术,导演高一鑫说了很多,这位80后,对于传统民间技艺,有着异于同龄人的见解。

  现在人们印象中的“武术”、“功夫”,多半是李连杰、李小龙电影中漂亮的套路、流畅的过招。然而,真实的武术并非如此。“早期曾有过让习武之人在电影中尝试原汁原味的打斗,但很难看,确实很难看。”

  武术家之间的交手多使用推手的形式,点到为止。至于电影中的空翻,根本不会有,一翻就露出破绽了。最重要的是,人们修炼武术,强身健体之外,还要达到一种境界。中国武术能够练习到什么样的境界,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根据太极拳的说法,最高的境界可以达到“一羽不能加,蚊蝇不能落”,也就是说,一片羽毛碰到他的身体,都能被他自然地弹出去。

  纪录片《师父》解释,武术原本是在战场上杀人的招式,后来因为现代文明而没有了用武之地。中国传统武术不是现代体育运动,不追求高飘帅,不是竞赛,视觉效果不如电影上的花哨,却重在实用修身。《师父》的拍摄对象就是传统的武术家,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练功,风雨无阻。

  传统武术门派繁多,比较为人熟知的李小龙,创截拳道、双截棍法;霍元甲有迷踪拳。民国时期,粗略统计,中国大概有2000多种武术门派,到了现代,估计就剩下两三百了。如果让一位传统武术人讲述自己的门派和故事,估计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再来看纪录片《师父》,晨星工作室选择用VR拍摄这个题材,就不难理解。选择纪录片,是因为不论以后VR发展成为何种形态,纪录片类型在VR中永远占据重要的地位,这是由其独特的立场和属性决定的。“我曾听过‘VR将把世界变得更美好’,而我也通过国外一些知名的人文主义的VR纪录片,切身感受到了。”

  选择VR纪录片则是因为导演个人情感。“武术,是我从小最熟悉,最有情感,也最想要纪念和留住的东西,我想展现它真实的一面和现状,让观众身临其境地去认识。”高一鑫说。

  视角 站在师父中间体验武术之魂

  高一鑫和摄制组回到江苏老家,将VR摄影机对准了家乡里的查拳师父。

  师父已经年过花甲,听说要拍摄武术,非常支持。“他老人家很高兴,其实早就希望我能帮忙拍一个武术视频,现在有了VR版本的,他很配合。当然我也有这种愿望,一套拳108式,打完需要七八分钟,如果一位师父练了多个拳种,有些不常练的就会生疏,趁他们身体好时,赶紧记录下来,也是留给后人的礼物。”

  《师父》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说了武艺;后两章则是武术的变迁和传承。导演高一鑫已经是上班族,无法再像小时候那样天天习武,他的师父依然沿袭着古老的传统,压筋、扎马步、走梅花桩,在《师父》中,都有这些武术的展示。

  从现场剧照来看,VR和传统的拍摄相比,师父的站位明显不同。一架VR摄影机立在中间,四位师父围成一个圈打拳。这是记录中比较符合VR特点的段落之一。还有教堂门口的拳师们在晨练以及在清真寺里交流的场景,师父指导徒弟,这是人们熟悉又陌生的场景。高一鑫想把人们带到这门技艺传承的地方,去感受这个群体、环境,和他们仍在坚持的情感。

  在电影《叶问3》的结尾,播放了一段真人叶问打木人桩的影视资料,这是叶问儿子拍摄的一段视频,“父亲已经很老了,那天却突然让我拍他打拳,也正是有了这一段,后人才得以看到真正的咏春拳。”

  相比叶问的影像资料,VR视频提供了另一种角度和视角,观众可以站在师父们中间,体验这种不断传承的武术之魂。

  波折 VR“第一人称”不易表现

  纪录片开场,是北京繁华的街景,画外音响起:“我是一名北漂,离家十多年,从事影视行业。同时我也是一名查拳的传人。”这是导演高一鑫的声音,他所讲述的也是真实的故事,这位看上去普通的年轻导演,竟是查拳的学徒。

  镜头转到了江南,观众视角从上空慢慢拉近,两位老人正在打拳的场景,一白一黑,相互对拳,四周小桥流水,一动一静,相得益彰。

  这部分是高一鑫比较得意的地方,除了选景费了一些功夫,实际上并没有太刻意布置周边环境。“太过于注重光、走位的,都不应该在纪录片范畴内。不能像电影,比较注重‘颜值’。”

  将VR和航拍运用在一起,并非无人机+摄影机结合这么简单,要考虑到无人机的承重和摄影机的稳定问题。《师父》团队使用的是自己攒的全景摄影机,派了三位摄影师,解决了航拍、平衡车、电动车和全景摄影机的协调合作问题。

  在《师父》这部纪录片中,转场很多。其中一幕发生在师父的客厅里,高一鑫的同事和师父正在看他小时候练拳的视频,客厅的地板光滑透亮,连人影都清晰可见,却不见摄影机的支架,通常视频中会用Logo来遮挡支架部分,《师父》中却没有。

  高一鑫透露,公司开发的Go!Pano软件可以用来实时监看,初步实时缝合,拍摄的时候导演就能拿着VR眼镜观看大致效果,所以对整体画面有很强的掌控力。当然,目前没有任何软件可以做到完全无缝的实时缝合,所以后期剪辑也很重要。

  拍摄中也曾遇到不易解决的问题。纪录片中有一段是在一座清真寺里,高一鑫由师父带进清真寺,有一个“跨入”的过程,以此体现“师父带我寻根问祖”的含义。但是在VR中很难以第一人称引领视角,高一鑫曾尝试将全景摄影机固定在帽子上,戴在头上走进寺里,但是试了几次后发现镜头晃得厉害。最后成片舍弃了这一段,他直接出现在寺里。

  另外,相机的角度、防抖动等问题都不太容易解决。

  心得 准备充分才能把控到位

  “纪录片无所谓脚本一说,即便你问不同的人同一个问题,肯定会得到不用的答案,真实记录的魅力就在这里。但是纪录片会有策划,计划每天的拍摄顺序、内容以及场景构思等等,很多东西是一次性的,过了就无法重现,策划的好坏会直接决定一部纪录片的成色。”高一鑫说。然而,这位导演在VR拍摄时,吃了不少亏,面对海量的素材难以下手,删去的每一个镜头难以割舍。

  仅高一鑫生活的城镇,就有13个武术派别,摄制组拍了太极等其他拳种,后期剪辑时,希望不仅呈现出查拳这一个派别,小镇的武术生态都可以放进去,却发现其他拳种拍得太少,素材不够,硬塞进去影响整体,最后只能忍痛割爱。拍摄的六天时间里,高一鑫和团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剪辑成了13分钟的全景纪录片。他却因为拍摄中的种种遗憾,给《师父》打分为及格以上。

  

  “一部影片需要多种类型的摄像机来满足不同的拍摄需求,只用一种类型的相机,会有很多隐藏的问题。实时监看拍摄画面,非常重要。总之,不论是硬件还是技术,都要准备充分和到位,这样才能对最终的成片有把控。不论是VR还是传统拍摄,这点是相通的。”

  拍《师父》更像是一种责任,把这个时期的历史资料记录下来,留给后人看。基于这一份坚持,高一鑫除了筹备知名IP的VR服务外,还在准备拍摄关于战争的题材。

  奖项:“年度最佳人物纪录片奖”

  颁奖辞:刻画的是人物,表达的是情感,诠释了中国千百年来独有的师徒关系和武术精神的传承,含义隽永,回味深长。

  获奖感言:作为武术的一名传人,感觉对它有一种责任,所以留下了这个影视资料。可能这个题材不会有人看有人在意,这也没关系,我只是想把自己感兴趣的,而且有意义的东西记录下来,让后人看。如果有一天武术真的成了博物馆里的东西,再看到这种能提供身临其境体验的影像,希望能感受到武术精神。

文章来源:   作者:程喆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09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