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当前位置: 首页 > 亲子

想“制服”孩子,你得比他更有毅力

发布日期:2018-04-02

    

 

  4岁的明明边吃饭边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和妈妈捉迷藏。尽管妈妈已经多次警告过他,无论是循循善诱,还是声色俱厉,都收效甚微,小家伙就是不买账。妈妈只好无奈地由着明明淘气了。

  这样的场景您并不陌生吧,有多少次您对孩子的教育是以“失败”而告终呢?

  ●其实,家长的“半途而废”往往给孩子做了一个极其不好的榜样。

  ●事实上,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比孩子更需要毅力。

   耐心包容孩子的“捣乱”

  家长总是一厢情愿地希望孩子能沿着自己预想的方向成长,不惹麻烦、犯过的错误不会再犯、家长不用将同样的话说第二遍。然而,事实上孩子很难有如此高度的自律,以致家长的忍耐超出了可以承受的限度,大发雷霆。

  “孩子为什么这样做”

  孩子的头脑中没有“捣乱”的概念,对家长说的“不许”眨眼间就忘记。他对自认为有趣的东西和事情,都想要去试试、碰碰、摸摸、尝尝,目的是想了解它“到底是什么”或“结果会怎样”。实际上,他是在通过自己的探索,认识这个世界。

  “见招拆招”

  家长尽量冷静下来,平和地面对他的过错,在事实面前耐心地告诉他哪种做法是正确的,给他提出建议。

  比如,画画应该是在纸上而不是在沙发上、墙上或是其他的地方。还有一个办法,即在糟糕的事情出现前做好防范,如事先在一面墙壁贴上白纸,向孩子说明只能在这面墙纸上画,其他的墙不可以,因为上面没有贴纸,这样,麻烦可能要少得多。

   你的坚持让孩子看到结果

  5岁半的佳佳喜欢画画,可让妈妈头疼的是,她画完画从不收拾笔和画;她的玩具和书,更是东一个西一个。之前妈妈教过她送“玩具回家”。起初妈妈一次次地提醒,并跟她一起收拾,但佳佳还是没能把妈妈的要求记在心里。同一句话一天要重复多次,妈妈说得连自己都烦了,索性自己做。

  “孩子为什么这样做 ”

  4、5岁的孩子大多给人“没脑子”的感觉,家长的话在其头脑里几乎不留什么痕迹,所以不能指望什么事情和她说一两次就能记住。而且,幼儿期的孩子自制力比较薄弱,好奇心又特别强,对一件事情专注的时间不长。

   “见招拆招 ”

  对于孩子的我行我素,家长一定要告诫自己:每个好习惯的养成都需要家长反反复复的提醒和无数次的示范。有了这个心理准备,您才有可能在“忍无可忍”的时候说服自己“再咬咬牙,就能渡过眼前的难关。”

  

   规矩不能朝令夕改

  浩浩特别爱吃冷饮,但过量的话肯定对身体不好,妈妈决定“定量供应”:每天只能吃一根冰棍。可浩浩总能为自己找出多吃一点的理由,比如,爸爸今天吃第二只雪糕了。同时,他还对妈妈软磨硬泡:“天气太热了,妈妈吃点凉的吧。”哄得妈妈心里美滋滋的,于是也就允许他破例多吃一点。

  “孩子为什么这样做”

  孩子喜欢模仿,家长的所作所为比看不见摸不着的道理更能在孩子的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看到爸爸吃第二根雪糕的时候,抵挡不住如此甜蜜的诱惑是很正常的;而妈妈偶尔的“心太软”,也为孩子意志力的削弱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见招拆招”

  给孩子立规矩的“配套措施”是在家里营造一个守规矩的氛围,规矩面前全家平等。家长是规矩的制定者,也是规矩的身体力行者。别认为孩子小,可以糊弄,他心里的小算盘可精确了。给孩子立规矩,其实也是对大人毅力的考验。

文章来源:新浪育儿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09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