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博览

张翰所思是菰菜 莼羹 鲈鱼 客官您误会了

发布日期:2016-11-24

   

  吴中

  西晋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张翰在洛阳做官,因秋风兴起,想到故乡吴中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毅然弃官还乡。无论是作为“魏晋风度”的典型事例、思乡归隐的文人佳话,还是作为吴中风物的著名传说,这一故事都广为人知,脍炙人口,成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掌故。

  然而所说菰菜、莼羹和鲈鱼脍三道风物,唐宋以来的传播和解读陆续出现了一些问题,莼菜是误增,菰菜有误解,鲈鱼有歧义,形成系统的错误信息,在我们文艺书写和知识传承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迹。有必要正本清源,还其真实面目,并对后续的各类错误信息保持应有的警惕。

  张翰所思只“菰菜羹”、“鲈鱼脍”两种,而非三种

 

  张翰像,见清顾沅撰、孔继尧绘《吴郡名贤图传赞》(道光九年刊本)卷一《张曹掾像》。

  张翰,字季鹰,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西晋文学家,性格放纵不拘,时人比之为阮籍。齐王司马冏执政,辟为大司马东曹掾。见祸乱方兴,以思念故乡菰菜、鲈鱼为由,辞官而归。顾沅的赞词称其:“秋风京洛,驰想莼鲈。首邱一赋,达士楷模。”

  张翰之事有两条出处,一是《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羮、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另一是《晋书·张翰传》,所说与《世说新语》基本相同,只是将“菰菜羮、鲈鱼脍”说成“菰菜、莼羹、鲈鱼脍”。实际只是一字之差,但两菜变成三菜。哪一个更可靠呢?

  唐人《艺文类聚》、宋人《太平御览》等类书所引《世说新语》这段文字都只说两道菜。汉魏人所著《春秋佐助期》称:“吴中以鲈鱼作脍,菰菜为羹,鱼白如玉,菜黄若金,称为‘金羮玉脍’,一时珍食。”稍后梁人《荆州岁时记》九月九日条的佚文也称“菰菜,地菌之流”,与鲈鱼脍并为重阳节令风物。这两种分属《世说新语》前、后不同时代的材料,都称菰菜羹、鲈鱼脍并为南方名肴,在吴中更有“金羹玉脍”的美誉。张翰所思应即这两道吴中珍食,《世说新语》所说其来有自,比较可靠。初唐欧阳询行书《张翰帖》叙张翰事迹,称“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鲈鱼,遂命驾而归”,所说与《世说新语》完全相同,时间在《晋书》前,也是一有力佐证。

   

  唐·欧阳询行书《张翰帖》

  内容是叙述张翰生平事迹,最后两行称“翰(图中此字残缺)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鲈鱼,遂命驾而归”,所说与《世说新语》完全一致,可见张翰所思只菰菜、鲈鱼两种,而没有莼菜。

  《世说新语》无误,则错在《晋书》。《晋书》为唐贞观年间所修,成于20多人之手,质量在二十四史中居下乘,尤其是多采《世说新语》等笔记、志怪小说,有目共睹,备受疵议。《晋书·张翰传》缀录《世说新语》及其刘孝标注和欧阳询《张翰帖》,但又未能谨守其说,在“菰菜羹、鲈鱼脍”六字中平添一“莼”字。一字之差,两物变成三物。

  “莼菜”不是秋令风物

 

  莼,水草,叶椭圆形,英国人称作水盾(Water Shield)。

  我国南方江河、湖泊均有生长。茎细长,紫色,上有浓滑的粘液,春夏季节采摘嫩茎叶食用,其味鲜美。

   

  莼菜汤。

  莼菜是误添,还可进一步由莼菜生长和食用的实际时令得到证明。莼菜是水生植物,主要生长和采食期在春夏之间。贾思勰《齐民要术》卷八:“四月莼生,茎而未叶,名作‘雉尾莼’,第一肥美。叶舒长足,名曰‘丝莼’,五月、六月用丝莼。入七月,尽九月、十月内,不中食,莼有蜗虫著故也……十月水冻虫死,莼还可食。”后世各类名物、本草、地方志著作,都称莼菜以春夏当令,几无例外。

  再看一些文学作品。中唐诗人严维《状江南》“江南季春天,莼菜细如弦。湖边草作径,湖上叶如船”,明沈明臣《西湖采莼曲二首》“西湖莼菜胜东吴,三月春波绿满湖”,清厉鹗《西湖采莼曲》“湖波春深碧于苔,游鱼布影三潭隈……大姑采采瓜皮舟,小姑荡桨歌中流……春风采莼莼正好,秋风采莼莼已老”。这些材料都表明,莼菜应是春末、初夏风物,绝非秋季当令。由此可见,《晋书》抄录《世说新语》,平添一道莼菜,将两种变为三种,完全是一个错误。

   

  采莼

  古人采莼,多直接割取嫩茎。今人采莼一般只取茎上嫩芽细叶,品质要求较高,劳作便十分辛苦。

  《晋书》这一误说的影响,是从盛唐后期开始显现的。盛唐诗人孟浩然、杜甫尚未受影响,与杜甫同时的岑参诗中开始莼鲈并称,中唐白居易、元稹以下,秋日莼鲈之说就流行起来了。宋以来,各类艺文词藻、文史掌故类书籍多辑录《晋书》所说,影响进一步扩大,秋风莼鲈之事脍炙人口,成了各类艺文书写中的流行说法,而名物、本草、农书等科技著作中的真实记载和介绍却无人问津,黯然失色。莼菜因此被牢牢定格在秋天的季节里,成了关于莼菜时令的主流说法和基本常识,影响贯穿至今。

  “菰菜”不是茭白

   

  菰

  菰,禾本科菰属水生植物,与水稻近缘。我国分布较广,江河、湖泊、池塘的近岸浅水和洲渚河滩均有生长,夏秋间中心抽穗结实,名雕胡,即菰米,是古代“六谷”之一。

  菰菜,宋以来都解读为茭白。茭白古称菰首、菰手、茭笋或茭瓜,是禾本科浅水植物菰的花茎秆基感染菰黑粉菌,寄生膨胀形成的纺锤形肥嫩肉质茎,洁白脆嫩,用作蔬菜,生食熟食俱可,今日各地菜场所见即是。

  然而《世说新语》所说“菰菜羹”,“菰”通“菇”,是蘑菇、地耳之类菌菜。前引汉魏《春秋佐助期》称其“八月雨后”,“洿下地中”所生,“菜黄若金”,南朝《荆楚岁时记》称“菰菜,地菌之流”,晋人郭璞有关注解也称“似土菌,生菰草中,今江东啖之,甜滑”。这些描述都与后世所说茭白相去甚远,所说菰菜是夏秋雨后下湿有草根、枝叶等腐质泥土中生长的菌菇类生物,即人们所说的地耳、地皮菜之类。

   

  地皮菜

  地皮菜,又称地耳、椹菜、地木耳、地皮菌、地踏菇等,夏秋雨后多生于草根烂叶旁,单朵或成簇生长,颜色灰绿或黄褐色,洗净烹炒、调羹均可。中古时期人们所说“菰菜”“菰菌”,颜色金黄,口感甜滑,应即此类蘑菇、菌菜。

  茭白的历史悠久。《西京杂记》记长安太液池边“菰之有首”,后世称作“菰首”,即是茭白,但未提到食用。菰首(茭白)明确用作食物始见于唐,唐人本草书(药物书)中“菰菜”“菰首”并见,主要用作药物。但说的是两种东西,菰菜“生江东池泽菰葑上,如菌”,而菰首(茭白)“生菰蒋草心,至秋如小儿臂”,两者性状、吃法和药用功效均不同。

  五代以来的大小本草书,因名称中同有“菰”字,开始将两者说作菰一物所生,称作菰的两个不同生长阶段的产物。始作俑者是五代《蜀本草》:“(菰)生水中,叶似蔗荻,久根盘厚,夏月生菌,细堪啖,名菰菜。三年已上心中生薹如藕,白软,中有黑脉,堪啖,名菰首也。”在“菰”的名目下,将唐人分属两物的内容简单联缀一起,这是错误的第一步。北宋苏颂《本草图经》:“(菰)今江湖陂泽中皆有之,即江南人呼为茭草者,生水中,叶如蒲苇辈,刈以秣马甚肥。春亦生笋,甜美堪啖,即菰菜也。又谓之茭白,其岁久者中心生白薹,如小儿臂,谓之菰手,今人作菰首,非是。”则进一步将菰菜与茭白完全说作同一植物所生之物,新生之笋为菰菜,年久粗大者为菰手即茭白。

  菰确是多年生植物,新种当年即迅速生长,夏秋产茭白,秋冬地上部分枯死,完成春苗秋实的生长过程,来春重新萌发结生茭白,无须等待三年,而年久产量反而衰减。菰属于禾本科植物,春日发苗也无芦荻类笋芽、嫩茎可食,所谓初生嫩笋为菰菜之说是无稽之谈。《蜀本草》和《本草图经》将两者牵合为同一植物的不同阶段,是完全错误的。《证类本草》以下,包括李时珍《本草纲目》均承其说,贻误至今。

文章来源: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4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