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博览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知识点 追剧也涨知识

发布日期:2017-02-23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有这么多中考知识点!追剧也能涨知识!

  最近,电视上火得不要不要的,除了《中国诗词大会》,就数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了!各位宝宝们追剧了吗?

  虽然这部剧的口碑不一,但是也挡不住人们追剧的热情,不少追剧的都是学生党哦!

  孩子们沉迷追剧,让不少家长忧心不已,担心追剧不慎,影响孩子的三观,担心孩子沉迷电视,影响学习。其实啊 ,各位家长在合理调整孩子的作息时,不妨换个角度看待电视剧,这或许是一个教育孩子的好的契机 。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原著故事中,不少人物和地名可是大有来头,古典著作《山海经》中也有他们的身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孩子们或许可以借此靠近经典,走进经典! 怎样引导孩子边追剧,边读书呢?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为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山海经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青丘之地

 

  盘古一把巨斧开天辟地以来,各族间征战不休,天地几易其主,远古神祗大多应劫,消失的消失,沉睡的沉睡。

  还活在这世上的,左右数来,不过九重天上的天君一家、隐在东海之东十里桃林的折颜上神、及青丘之国的白止帝君一家而已。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䨼。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如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山海经·南山经》

  翻译:

  再往东三百里,是座青丘山,山南阳面盛产玉石,山北阴面多出产青雘。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狐狸却长着九条尾巴,吼叫的声音与婴儿啼哭相似,能吞食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中妖邪毒气。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斑鸠,鸣叫的声音如同人在互相斥骂,名称是灌灌,把它的羽毛插在身上使人不迷惑。英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即翼泽。泽中有很多赤鱬,形状像普通的鱼却有一副人的面孔,发出的声音如同鸳鸯鸟在叫,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生疥疮。

  青丘,山中多玉石,多树木,竟有九尾狐(这或许为后世狐仙类题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以及像人的鱼……简直是逆天的想象力!

  折颜上神

 

  东海之东有十里桃林。

  折颜便是那十里桃林的主人,一只老得连他自己都记不得自己确切年龄的老凤凰。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山海经·南山经》

  翻译:

  再往东五百里,是座丹穴山,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丹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渤海。山中有一种鸟,形状像普通的鸡,全身上下是五彩羽毛,名称是凤凰,头上花纹是“德”字的形状,翅膀上的花纹是“羲”字的形状,背部的花纹是“礼”字的形状,胸部的花纹是“仁”字的形状,腹部的花纹是“信”字的形状。这种叫做凤凰的鸟,吃喝很自然从容,常常是自个儿边唱边舞,一出现天下就会太平。

  凤凰,寓意吉祥,安宁。《大荒西经》中也提到关于凤凰的内容,认为它们善舞、自由而又高洁。最初关于凤凰的描述或许便来源于此。突然想到《哈利波特》系列中邓不列多的凤凰福克斯,凤凰的吉祥善良竟也是中外相通的。

  十里桃林

 

  这正是桃花盛开的时节,十里桃林十里桃花,漫山遍野的灼灼芳华。

  我熟门熟路朝桃林深处走,一眼看到折颜正盘腿坐在空地上啃桃子,诺大一个桃子,转眼就只剩一个核了。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木多椶柟,多竹箭,其兽多㸲牛、羬羊,其鸟 多鷩,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湖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珚玉。

  ——《山海经·中山经》

  翻译:

  再往西九十里,是座夸父山,山中的树木以棕树和楠木树最多,还有茂盛的小竹丛,山中的野兽,以牛、羬羊最多,而禽鸟以赤鷩最多,山南面盛产玉,山北面盛产铁。这座山北面有一片树林,叫做桃林,这 片树林方圆三百里,林子里有很多马。湖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黄河,水中多出产珚玉。

  没想到十里桃林的原型竟然在此。偏偏这座山叫做夸父山,还记得夸父渴而欲饮,继而追日,化为桃林的故事吗?有没有恍然大悟,一脉相通之感?

文章来源: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0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