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博览

当古诗词遇到高考

发布日期:2017-03-02

  

    大学室友转发到同学群里一则有关“中国诗词大会”的链接,并附文字: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才女武亦姝果真是好样的!

  我不禁为之倒吸一口凉气,平日里看似对古诗词满不在意的他怎么突然会如此“诗兴大发”。后经询问后才得知,原来室友最近迷上了“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正在寻找自己迷失已久的“诗心”。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大凡中国人,多以唐诗启蒙。“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彼时熟烂于心的《咏鹅》,如此已基本上不再张口吟诵,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内涵高雅的诗词。

  当古诗词遇到高考,又会是一番怎样的体验呢?

  高中语文老师曾私下与我探讨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经过分析之后,多么美丽诱人的景色,可是让班里同学拿去背诵,个个叫苦连天,倘若高考不再考查古诗词,料想能有几人去主动吟诵?

  当时觉得,老师之言不无道理。但我们面对的是高考,每天思考最多的是怎样提高分数,而不是鉴赏诗词的能力。那年古诗词的考查范围我记忆犹新:初高中学过的几十首古代诗词,出题者从中选择十句考查默写。老师一再强调,古诗词默写万不可马虎大意,力争拿到满分。于是,每天上语文课之前,大家先背诵指定的一首古诗词,而后由老师抽查去黑板上默写。如此循环往复半年有余,绝大多数学生收效甚微。因为大多数人认为,与其把几十首诗词背的滚瓜烂熟、书写正确方可拿到十分,倒不如将时间和精力用在其他容易提分的科目上。

  我一度痴迷于唐诗,曾在小学某学期第一节语文课上当堂背熟书中所有的唐诗,被老师大赞为“神童”。那时所做之举,并非一味想得到老师的夸奖或者语文成绩的提高,而是一种真正源自心底对唐诗的热爱。“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不知何故,儿时的我尤其欣赏古人吟诵诗词时摇头晃脑,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模样,还曾装模作样的效仿,却被老师批评一顿,称我扰乱课程秩序。后来读了中学,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我对诗词居然开始挑三拣四,“不在考试要求之内”的一律不看,“不是经典名句”的一概不背。

  今日我再次反刍老师所言,如果高考不再考古诗词,又究竟能有多少学生自愿去学呢?我认为,热爱古诗词者绝不会只因考试需要而去热爱,反之,若其本人不对古诗词感兴趣,再施加外力,效果也不会令人满意,甚至会造成一部分人的反感。 最近很流行这样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我希望我们的“诗心”渐长,能想起“诗”和“远方”,可那不是被动无奈的接受,而是主动从古诗词中汲取营养。

 

文章来源: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0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