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博览

传国玉玺:一部用套路演绎的传奇

发布日期:2017-04-24

  

  说起“传国玉玺”,那可是中国封建社会皇权的象征。传说千古一帝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自信心爆棚,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咸阳玉工王孙寿将玉中之王和氏璧雕琢为玺,以此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万世相传。

  

  本来“皇权神授”就是封建帝王忽悠老百姓的套路,而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更迭中,这个“引无数英雄竟折腰”的传国玉玺更是一部用套路演绎的传奇!

  传国玉玺出炉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关于传国玉玺的材质,最普遍的说法就是和氏璧。

  和氏璧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个被誉为“玉中之王”的和氏璧“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如此神奇的美玉却总与血腥与套路联系在一起。先是卞和为了献玉而失去双脚;后来张仪又因此玉被楚国相国昭阳诬陷,逃到秦国,破连横,拘怀王,克郢都,尽取楚汉中之地,终于得报此仇;再后来此璧流传到赵国,又上演了“完璧归赵”故事;再后来,秦破赵后得和氏璧;天下一统,嬴政称始皇帝,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璧雕琢为玺,传国玉玺就华丽丽的诞生了!

  和氏璧与生俱来的曲折命运似乎预示着用它加工制作的传国玉玺的多舛命运。秦始皇用它造至高无上的玉玺,本来希望这个皇权的象征能够世世代代在嬴姓子孙手中传下去。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秦朝迅速灭亡,和氏璧造就的传国玉玺,从此开始了它颠沛流离的生命历程!

  

  传国玉玺,如何能承载“皇权神授”的重任!

  “玺”在秦以前本来是尊卑通用的,官、私印都可称之为“玺”。可是到了秦始皇时,他下令镌刻皇印,宣称只有皇帝印才可称玺,奉为天命的象征;又独以玉,作为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所以就叫“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

  秦始皇死后,历代帝王都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尊为国之重器。得到此玺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去此玺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如有皇帝登大位而没有此玺,就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这就更加促使后世皇帝对这块传国玉玺的争夺,致使这块宝物屡易其主。

  看来,用“传国玉玺”来承载“皇权神授”简直就是一个闹剧,“得民心者的天下”才是历史的必然!

  

  传国玉玺,在刀光剑影中沉浮

  秦始皇终究没能“既寿”,他一手打下的江山也没能“永昌”,秦的暴政导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农民起义军打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将传国玉玺献给了刘邦。

  西汉王朝建立后,刘邦也希望玉玺能够在他刘家世代传承,将它称作“汉传国玺”或“汉传国宝”,珍藏在长乐宫。可是后代子孙不争气,被外戚王莽篡了位,王莽要改朝登基,需要玉玺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逼迫他的姑姑——汉孝元太后王政君交出玉玺,老太太哭骂着将玉玺掷到地上,玉玺被摔掉了一角,王莽只得用黄金将缺角补上。

  王莽的新朝政权垮台后,传国玉玺被起义军从王莽的尸体拿走,献给了绿林起义军拥立的更始帝刘玄;刘玄后来被赤眉军打败,传国玉玺又到了赤眉军拥立的小皇帝刘盆子的手中;刘盆子后来也失败投降了建立东汉的刘秀,传国玉玺重新成为了汉朝的玉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传国玉玺一度失踪,后被孙坚得到,又落入袁术手中,最后重新回到了汉献帝的手里。公元220年,曹丕逼汉献帝禅位给自己,建立了曹魏。传国玉玺自然顺延成为曹魏的皇权象征。曹丕画蛇添足,派人在传国玉玺的肩部刻下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

  三国一统于西晋,玉玺归晋。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玉玺被灭亡西晋的匈奴部、前赵刘聪所夺。东晋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夺得玉玺,也画蛇添足在右侧加刻了“天命石氏”。后赵大将冉闵杀石鉴自立,建立了冉魏,续而拥有了玉玺。几经周折,传国玉玺到了东晋首都建康,重新成为晋王朝号令天下的象征。

  随着东晋、南宋、南齐、南梁世代相传。到了南梁时,建康发生了侯景之乱,传国玉玺辗转到了北齐朝廷,后被割据黄河中下游的高氏所有。公元577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亡北齐,传国玉玺进入北周。四年后,外戚杨坚废北周静帝,建立隋朝,传国玉玺成为隋朝的国宝。公元618年3月,隋炀帝杨广被杀于江都(今扬州),隋亡。萧后携太子元德携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贞观四年(公元630),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元德太子背突厥而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

  唐朝是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传国玉玺牢固地掌握在皇室手中,被封为国家至宝。唐末朱温篡位后,历史进入了纷扰的五代十国时期。传国玉玺再次厄运迭起。朱温建立的后梁掌握玉玺没几年又被后唐取代。公元937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带契丹军攻至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着传国玉玺登上玄武楼自焚,玉玺从此下落不明成为历史悬案。

  

  传国玉玺,用套路演绎的传奇

  宋朝建立后,因没有传国玉玺,这让姓赵的皇帝心里多少有点儿不踏实。于是奇迹就出现了。

  宋哲宗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咸阳有个叫段义的人,声称在修房舍时从地下掘得“色绿如蓝,温润而泽”、“背螭钮五盘”的玉印并献给朝廷。朝廷很重视,翰林学士蔡京等十三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这就是“真秦制传国玺”。而朝野有识之士多疑其伪,后人更愿意将这个“重见天日”的玉玺看做是想当然的玉玺,认为是蔡京等人为欺骗皇帝而玩的把戏。公元1126年,靖康之乱后,徽钦二帝被掠,“传国玉玺”也被大金国掠走,后不知所踪。

  元代也曾有发现“传国玉玺”的传说。据《元史》及《辍耕录》等书记载,至元三十一年(1294)正月,太师国王木华黎之孙拾得家人手持一块玉石求售,玉石光彩夺目,呈青绿色,方圆四寸,“面有篆文八字,刻画捷径,位置匀适,皆若虫鸟鱼龙之状”,经御史中丞崔或、监察御史杨桓鉴定,竟是秦以来历代相传、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玺文的传国王玺。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明军进攻之下,元顺帝退出大都,传国玺也随之流落漠北。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建康称帝。蒙古朝廷逃往蒙古草原。明朝初,明太祖遣徐达人漠北,追击遁逃的蒙古朝廷,以期得到传国玺,最终还是空手而返。公元1500年,陕西户县人毛志学在泥河滨获得一块玉印,据称为传国玺,由巡抚熊羽中呈献明孝宗,但明孝宗对此深表怀疑,却而不用。

  明末,相传由元顺帝带入漠北的传国玉玺,为其后裔林丹汗所有,林丹汗兵败之后,玉玺落入后金太宗皇太极手中,皇太极因此称皇帝,定国号为“大清”,表示要占领中原,取代明朝的统治。但是这枚“传国玉玺”曾被乾隆钦定为赝品。

  这个命运多舛的传国玉玺,在历史长河中沉浮飘零,在两千年封建王朝更迭的刀光剑影和血腥杀戮中,见证了一幕幕充满套路的传奇!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文章来源: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09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