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博览

王则柯评《无悔是书生》:岭南才子梁方仲

发布日期:2017-08-15

 

  梁方仲(1908-1970)

  现代中国两位根在广东的梁姓学人,“冥冥之中”一直牵引我的关注。其中一位是二十八岁就出任北京大学法文系教授兼系主任的梁宗岱,另外一位是著名的社会经济史学家、明清史学家梁方仲,而且,他们二位的私谊,也非同寻常。说根在广东,固然因为他们依祖籍都是广东人,都有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在广东工作,特别是都曾经是中山大学的著名教授,还因为他们最后都在广州走完人生的历程。在我看来,这“中大双梁”,都是我国二十世纪的大师级学者。

  所以,当知道中华书局在北京出版了梁承邺先生的《无悔是书生——父亲梁方仲实录》,我不仅马上买来收藏,而且好长一段时间手不释卷。

  承邺兄可以说是我的“算盘发小”。我们小学毕业于同一个校园的附小,不过因为我在这个校园读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他已经小学毕业在外面读中学了,所以我对这位学长,好长时间是只闻其名,并没有足以留下记忆的交往。直到差不多三十年后的1981年秋,我到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大学访学两年,回国以前,应邀到位于美国纽约州伊萨卡的康乃尔大学做一个演讲,其时正在这所大学访学的承邺兄,热情地带我参观校园,对路遇的同胞学人介绍说:“这是我从小一起玩大的朋友。”承邺兄是植物学家,康乃尔大学,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农学重镇。时光流逝。到我拜读承邺兄的大作并且动笔这篇书评的时候,时间又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

 

  梁承邺:《无悔是书生——父亲梁方仲实录》

  这么说起来,我个人与这“中大双梁”,也是有过共处一个校园的经历的,不过当时我只是小学生中学生,他们却是我父辈的大师,不敢谬托干系。唯一可以说的,是我和他们都曾经在中山大学供职,他们是我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前辈楷模。这倒也真是我“冥冥之中”一直想多知道梁方仲先生和梁宗岱先生的道理。还可一提的是,二十世纪末年,则柯与内人梁美灵颇得梁方仲先生当年的助手汤明檖和夫人黄锦瑶的厚爱。这也在那“冥冥之中”增加了一点份量。

  梁方仲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对于明代财政制度有很多创见,被国内外史学界包括日本和美国史学界誉为研究明代赋役制度的世界权威。承邺兄倾注多年心力撰写这部父亲《实录》,特点是首先倚重文字资料,大量是本身已经成为历史的书面资料,包括已经发表的论文、专著、报告,还有朋辈的日记和回忆文章,也利用不少家藏文书档案,其次才是事实回忆和师长访谈。评论不多,发挥则绝少。从而比较可信地给我们展现了梁方仲先生的人生、风貌和学术成就。

  人生和治学

  梁方仲先生祖籍广东番禺,1908年7月在北京一个仕宦书香世家出生,三岁的时候因辛亥革命全家随父南返广州。庭训、私塾和家庭教师的严格训练,为他打好了国学根基。少年时代,他就不避幼稚,与长辈学人酬唱诗词。他的英文很好,十一岁前后,便完成过一篇自署“美国迈德兰原著番禺梁方仲翻译”的习作《鲁兰小传》,凡一万六千字。

  的确,他从小就很有主见,要走自己的路。父亲给他取名嘉官,号方仲,但是他自己从来不用“嘉官”,只以“方仲”行世,以至于几乎没有人知道本来“嘉官”才是他的“正名”。面对家庭只读四书五经和古文、不许进洋学堂的陋规,他和弟弟嘉彬向祖父和父母表示坚决要回北京读新式学堂。好在几经恳求抗争,终获批准。

  1922年初夏,梁方仲就这样回到北京,先读汇文小学三年级,来年春假后跳级考入英国人办的萃文中学,暑假以后转读美国人办的崇实中学。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为抗议美国人校长干涉学生反帝活动甚至动手打学生,他愤而退学转读天津南开中学。1926年,他以高中一年级的学历,考入清华大学。就这样,在短短四年之内,他在北京天津完成了小学中学阶段的新式教育。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梁方仲与其家庭成员合影

  考清华他报读的是农学系。不料一年以后因学生人数不足农学系遭裁撤,于是他转读西洋文学系,第三年又改读经济学系。虽几经转读,他依然在四年内本科顺利毕业。其时正值清华大学撤销仅修中国学术文化的“国学研究院”,开办现代意义的大学研究(生)院,梁方仲得老师哈佛博士陈岱孙教授和耶鲁博士陈锦涛教授的鼓励,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第一届的研究生。在研究院,他主修财政学,选定明代田赋史作为毕业论文主题。

  清华研究院毕业以后,梁方仲得先期到所的清华同窗汤象龙的帮助,选择去了社会公益型的科研机构北平社会调查所,该所不久即并入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为陶孟和。至抗日战争爆发的三年半时间里,梁方仲完成了以《一条鞭法》为代表的一系列在国内外很有影响的著述,并且与吴晗、汤象龙发起成立了“史学研究会”,罗尔纲、夏鼐等均参与其中,“站在友谊的立场交换各人的研究心得”。罗尔纲曾经回忆道:“在大学里除了同学外,差不多可以说没有朋友。自从入史学研究会,遇到了这几位富于热情,有学养,讲友谊的朋友,我才懂得切磋鼓励的乐趣……”

文章来源: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2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