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博览

【原创】五大连池市青山镇革命历史雕塑群

发布日期:2017-11-15

  2013年8月6日,五大连池市委市政府在深挖古朴的文化元素和厚重的底蕴的基础上,依托全市“心连心,促和谐”千名干部下基层密切干群党群关系这一平台,为了充分展现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旅游休闲城市景观,经过精心规划、设计、制作的革命历史雕塑群正式与市民和游客见面。

  从南方向进入五大连池市青山镇市区,在位于南大桥北桥头堡的右侧的一地势低平处矗立的有时任五大连池市委书记王峰题写的一尊“德都魂”( 达斡尔民族风情)的大石碑起到迎宾路的西侧醒目处依次矗立四尊铜铸雕像,分别是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革命京剧《红灯记》、雷锋雕像,这些和坐落在青山公园内的革命烈士赵青山雕塑浑然一体,主题突出、造型美观,历史人物鲜明生动、栩栩如生,以写实的手法、立体的构造生动再现了革命历史和民俗风情,将抗日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把不同时期的文化元素交织在一起,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与理想交融生情的爱国、爱家乡教育基地、弘扬优秀文化的平台、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为建设 “矿泉旅游名城、休闲养生之都”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五大连池市原为德都县,是达斡尔族聚居地,历经数百年的积淀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人文风情,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特有的黑土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抗战文化交融荟萃,异彩纷呈。德都,即是由当时达斡尔族居民主要姓氏“德都勒”音译简化而来。雕塑《德都魂》记载了现在的五大连池市历史文化起源,凸现近四百年的进化和发展历史,再现了清朝崇德年间达斡尔索伦部归服,陆续内移至讷谟尔河两岸,逐水草挨次落居,以牧猎为主,德都境内开始有人定居,汉达两族在两岸繁衍生息,栩栩如生的生活场景。让前来观光旅游的中外游客领略矿泉旅游文化名城潜在的魅力。在雕塑落成仪式上,“德都勒”氏家族后裔们专程从内蒙古和海外赶回祖居的故土,缅怀先辈,探访乡亲。

  雕塑《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再现了抗联战士在五大连池市的白山黑水间浴血奋战、奋勇杀敌的场景,体现了革命先烈勇敢顽强、前仆后继的大无畏精神;雕塑《红灯记》记述了在故事原型地——当年的德都县龙镇,党的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为了民族解放,与日本侵略者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英雄故事;雕塑《赵青山》的原型是在1945年保卫新政权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赵青山,如今赵青山已是五大连池市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雕塑《雷锋》像一片镜子,鼓舞广大党员干部将有限的生命全部投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来,为实现全民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雕塑《梁军》依托第三套人民币壹元纸币为原型,展现了以梁军为代表的劳动人民开发建设北大荒的飒爽英姿。84岁高龄的梁军老人回到了当年曾经学习和工作过的五大连池市,出席雕塑群的落成仪式,满怀激情地讲述她作为一个贫苦农村青年通过刻苦学习、辛勤劳动,成长为拖拉机手、全国劳动模范,并受到毛主席、邓颖超、康克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的经历。同时,梁军老人抚今追昔,由衷赞叹五大连池市所发生和正在进行着的发展巨变。

  2016年初秋时节,市政府在“五大连池市国际文体交流中心”主体工程完工的同时,在位于“中心”正前方的左侧,即迎宾路西侧矗立了一尊形体高大的铜铸雕像《峥嵘岁月》,生动地再现了当年全国各地知青支援“北大荒”建设时的场景,知青们驾驶着国产东方红系列拖拉机,挥舞着手中的铁锹,居住在简陋的草棚(当地俗称“窝棚”)里,不畏严寒酷暑,默默奉献青春年华。这尊雕像与三年前落成的四尊雕像遥相呼应,构成了完整的雕像群。

  如今,青山镇革命历史雕塑群,已成为五大连池市对外展示矿泉旅游城市潜在无限魅力的经典“城市名片”,通过各种媒介传播到世界各地,极大地提高了五大连池市在中外的知名度,成了当地人的骄傲,更成为前来五大连池市旅游观光的中外游人心目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文章来源: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1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