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博览

你知道明朝司礼监掌印太监到底是干啥的吗

发布日期:2018-08-20

  明朝司礼监掌印太监到底是干什么的?要说清这个问题,先要弄明白明朝内阁制度产生、发展的过程。

  因为“胡惟庸案”,朱元璋废除了丞相职位和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皇上直接掌管。这样皇上的工作量大大增加,朱元璋强悍能干还行,而接下来的皇帝就有些吃不消了。鉴于朱元璋的永远不许设立丞相的祖训,只能变通的方式,到了明成祖内阁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等到了明成祖儿子明仁宗及其孙子明宣宗时代,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大,为防止再次拥有丞相权力的问题,明宣宗对内阁的权力加以限制,将国家的决策权分为“票拟”和“批红”两大块,票拟就是拟定事情的处理意见,由内阁阁员用蓝笔书写,然后呈皇帝审批。因为皇帝用红笔审批,所以叫“批红”。

 

  后来到了明朝中后期,为制约不断坐大的文官集团,加之皇帝亲自“批红”嫌累嫌麻烦,就用自己身边近侍、备受信任的太监来代皇上“批红”,并用以制衡文官集团,如此皇帝就在幕后操纵平衡两方势力,以享皇权。

 

  这样司礼监掌印太监就应运而生了。本应由皇帝亲自“批红”权力,就落到了司礼监掌印太监手里。这样一来,掌印太监就成了皇帝的代表,皇权的影子。司礼监掌印太监也就成了明朝十二监中最有权势的太监。

 

  上面看着可能有点乱,说到底就是明朝把国家决策分两块,一块“票拟”,一块“批红”。票拟就由内阁提出拟办意见,再呈请皇帝亲自审批——“批红”,就是这样一个流程。然而,皇帝为制衡文官,加之自己懒政,所以“批红”的权力落到了太监手里。

 

  后来发展到由司礼监秉笔太监,负责用红笔代皇上批示处理意见是否可以执行。但秉笔太监只是写上意见,最后由掌印太监审核,如果认为可以,就盖上公章。如果认为不行,有权打回去重批。所以大权紧紧握在掌印太监手中。

 

  事实上,内阁权力的大小,地位的高低,关键是皇帝对“票拟”认可采纳的多少。认可采纳得越多,内阁权力就越大、地位就越高、面子上就有光。

 

  这就是明朝独特的监管体制。在这个体制下,原来的丞相之权,被内阁和司礼监一分为二。二者各司其职,互相制约。这样一来,内阁拥有“票拟”权,却缺少了掌印太监手中的“批红”权。如果内阁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就必须得到司礼监的配合。

 

  所以,掌印太监官阶虽只有区区四品,但是内阁首辅乃到六部尚书都要高看一眼,让他三分。

文章来源:下午历史茶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2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