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

黑龙江富裕县卫拉特蒙古历史由来

发布日期:2017-10-15

  富裕县蒙古族清朝时期称之为依克明安蒙古,也称依克明安旗。依克明安旗,原是卫拉特蒙古的一支,依克明安是姓氏的称谓,汉译为“大千户”或“大千户部”。我国的卫拉特蒙古,元代时称斡亦剌惕,明朝时称“瓦剌”,清朝时称卫拉特,亦称额鲁特、厄鲁特。黑龙江地区乌裕尔河流域的依克明安旗,即属于卫拉特蒙古的一个支系。于清朝乾隆二十二年在黑龙江地区建立依克明安旗。

 

  清朝时期,卫拉特是西部蒙古的总称。学者们将四卫拉特聪明划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不同时期。晚期卫拉特由准噶尔部、和硕特部、杜尔伯特部和土尔扈特部组成,号称四卫拉特。土尔扈特部西迁伏尔加河流域后,由原附属于杜尔伯特部的辉特部成为一部,合起来仍为四部。依克明安部首领巴桑-阿卜达什,因姓依克明安氏,故称依克明安公,同时以氏族名命其部,称依克明安部。依克明安部隶属于准噶尔部。

 

  依克明安部隶属于准噶尔部。17世纪下半叶到期8世纪中叶,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准噶尔部一直于清朝对抗,史称准噶尔之乱,清政府多次征讨。噶尔丹于公元1673年(康熙十二年)继承准噶尔汗后,统一了准噶尔部,向喀拉喀、青海、西藏扩张。公元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再度工业区进,深入漠南,康熙率兵亲征乌兰布通之战,噶尔丹败退科布多。公元1695年(康熙三十四年),噶尔丹又率三万骑抗清,公元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又亲征,昭莫多之战,噶尔丹败走自杀。噶尔丹烈属后,策旺阿拉布坦继续反清。以几次汗位更迭后,于公元1753年(乾隆十八年)达瓦齐联合辉特部阿睦撒纳,杀其汗喇嘛达尔扎后继承汗位,上反朝廷,下虐部众,不得人心,当时依克明安部正归达瓦齐所辖,公元1754年(乾隆十九年),依克明安部头领阿卜达什,绰罗特氏准噶尔可尔努特台吉,为谋内附,从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游牧,中道被留牧于科布多附近的扎哈沁。因扎哈沁从达瓦齐,清军于公元1754年(乾隆十九年)击扎哈沁,俘获阿卜达什收其畜产。阿卜达什以情实告,定边左副将军班第认为阿卜达什未从达瓦齐,将其畜产归回,并赏粮币,安置于乌里雅苏台以东鄂尔浑河上游塔密尔河流域,附于阿睦撒纳游牧,并授一等台吉,是时征达瓦齐,阿卜达什请从军,定边将军允之。公元1755年(乾隆二十年),从清军出发,驻察罕忽吉尔,阿卜达什以兵300驰赴额密尔哨探。伊犁平定,阿卜达什有功,入觐热河,乾隆皇帝赐宴,赏白金五百,诏归塔密尔游牧。入觐见者还有同族的察衮、德吉特台吉,诏以阿卜达什辖其属。后察衮附阿睦尔撒纳叛,乾隆二十二年(11757年)就擒,德吉特台吉从阿睦尔撒纳逃窜,诏籍其所属给阿卜达什。公元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阿卜达什徙呼伦贝尔。

  巴桑,依克明安氏,准噶尔依克明安台吉。公元1755年(乾隆二十年),达瓦奇叛,清军抵伊犁征剿达瓦齐,“巴桑降,献籍300余户。定北将军班第以闻,诏赐冠服、佩饰。入觐热河,赐宴,诏封辅国公,赉白金千五百。”十月,达瓦奇被擒。时辉特部阿睦尔撒纳又叛,对辉特部不从阿睦尔撒纳者,安置于塔密尔河流域,同时也徙巴桑部游牧于塔密尔。公元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阿睦尔撒纳勾结沙俄,继续于清朝对抗,并谋据伊犁自立,公元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兵败,逃至沙俄。巴桑与同牧之阿卜达什、克什克特等未从逆,并驰往科布多以报军情。朝廷以巴桑、阿卜达什非辉特部,且无叛逆,命定边右副将军车布登扎布,将依克明安部徙往呼伦贝尔,由管旗章京端多卜护往。中途“克什克特未就道,疾卒,巴桑及阿卜达什凡属53人”徙呼伦贝尔。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记载的情况,与此稍有出入,档案称:“巴桑、阿卜达什、克什克台(特)12户口。巴桑夫人乌都力途中死亡。”人口总数未变,只是中途死者并非同是一人。

  巴桑、阿卜达什率领依和部、鄂吉格斯部、杜尔伯特部、特楞古德部等四部的部分蒙民,从塔密尔河出发,沿途经土谢图汗牧地和车臣汗部,顺克鲁伦河南岸,进入黑龙江将军管辖的呼伦贝尔驻牧。秋后,巴桑、阿卜达什对呼伦贝尔驻牧地不十分满意,因此,朝廷决定再迁徙至通肯、乌裕尔河流域。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十月十二日,黑龙江将军派人去呼伦贝尔迎接。当时巴桑、阿卜达什率领依和部东徙,其余三部留驻呼伦贝尔,十月二十六日到达乌裕尔河流域两岸。清廷命巴桑、阿卜达什部众编为一旗。以氏命旗,称依克明安旗,初治地“以建莽鼐岗,故又称莽鼐旗云。”后迁至大泉子,归黑龙江将军节制。后来留居呼伦贝尔的另外三部也相继而来,但仍有部分留居呼伦贝尔。

  公元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建立依克明安旗后,朝廷授阿卜达什为旗扎萨克一等台吉,掌管旗政;巴桑为闲散辅国公,朝廷支付年俸二百两,免除年班朝觐见义务。巴桑为感谢“圣主深厚重恩,每年贡进御马十匹。”阿卜达什执政五年后,于公元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卒;其长子德勒格尔于公元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袭扎萨克一等台吉,于公元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卒;德勒格尔长子鄂齐尔于公元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袭扎萨克一等台吉,于公元1802年(嘉庆七年)卒;鄂齐尔子托克托霍于公元1802年(嘉庆七年)袭扎萨克一等台吉,公元1835年卒;托克托霍子毛诺海于公元1835年(道光十五年)袭扎萨克一等到台吉,公元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褫职。毛诺海执政期间,压迫旗民太甚,引起旗民强烈不满,于是派代表向黑龙江将军衙门陈情诉冤,经查实后将毛诺海扎萨克职罢免。从公元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到公元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年之间,依克明安旗的政体,一直以部族作为管理体制。在旗扎萨克下设依和、鄂齐格斯、杜尔伯特、特楞古德四部。基层的一切军政事务,均由各部负责处理。

  毛诺海下野之后,旗札萨克由巴桑系世袭辅国公乌尔图那逊执掌。乌尔图那逊于公元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袭札萨克辅国公,在此期间,改革了旗制,在札萨克下设佐领2人,骁骑校3人,管理行政、军事事务,居民仍为四个部落。公元1863年(同治二年)卒;巴克莫特多尔济于公元1863年(同治二年)袭札萨克辅国公,于公元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卒;巴勒济尼玛于公元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袭札萨克辅国公,一直到公元1912年(民国元年)。届时,呼伦贝尔额鲁特旗总管胜福、陈巴尔虎旗总管车合扎合谋“呼伦贝尔独立”,然后东蒙科右前旗、札赉特旗、科右后旗响应。波及面很广,对蒙古地区影响很深。当时,依克明安旗札萨克辅国公巴勒济尼玛奉命出任宣抚,被派往东蒙三旗进行规劝工作,直到事件平息。事后民国政府论功行赏,晋封巴勒济尼玛为镇国公,民国二年又加封札萨克贝子。所以,巴勒济尼玛于公元1912年(民国元年)为札萨克镇国公,公元1913年(民国二年),始任札萨克贝子,又因赞成共和有功加封贝勒衔,公元1930年(民国十九年)卒。哈钦苏荣于公元1930年(民国十九年)袭札萨克贝子。民国后,依克明安旗应邀列席哲里木盟会盟,在建制机构方面,仿效哲里木盟各旗,在札萨克下设图斯拉格齐(协理)一名,协助札萨克贝子掌管全旗事务;协理下设扎哈日格齐(管旗章京)一名,直接处理、监督全旗行政、军事、司法事务;管旗章京下设梅伦四名,分为管兵与管印梅伦;梅伦下设扎兰,主管文书印信。旗扎萨克设保安大队,大队长、副大队长各一名,士兵马三十人;下设两个保安分队,分别驻八家子、东新屯,每分队各十人,共二十人,负责地方治安工作。在原来的四部中,各设一名章京和笔帖式,负责各氏族的工作。

  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年间,依克明安旗所辖疆域变化很大。公元1904年(光绪三十年)开始少量放荒,到公元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大面积放荒。公元1906年2月,成立拜泉县。公元1915年(民国四年)初设克山设治局,是年七月,改设克山县。公元1923年(民国十二年),成立依安设治局,公元1929年(民国十八年),改为依安县。公元1929年(民国十八年)二克山镇由克山县管辖划出,成立克东县设治局,公元1933年(伪满大同二年),黑龙江省公署命令克东设治局改为克东县。以上各县均与旗分治,使依克明安旗所辖地域大大宿小。

  公元1932年(伪满大同元年)2月台票8日,日本人在郑家屯召集东蒙王公会议决定蒙汉分治,单独设立兴安省,直属伪满国务院,改变王公制度。公元1932年3月台票日,伪满洲国傀儡政府宣告成立,同年3月9日,宣布废除蒙古盟旗制度,在伪满洲国国务院内成立兴安局,设总长,8月,又将总长改为总署长官,哲里木盟盟长齐默特散丕勒(郭尔罗斯前旗王爷)任总署长官。公元1934年月10月1日,兴安局总署改为伪满洲帝国蒙政部,齐默特散丕勒任大臣。

  依克明安旗札萨克制度延继到公元1935年(伪满康德二年),2月7日起,依克明安旗札萨克衙门改为依克明安旗公署,哈钦苏荣任旗长。7月1日,哈钦苏荣因事辞职(此人于1942年患精神病死亡),由额勒和春任代理旗长。公元1937年(伪满康德四年)5月,额勒和春代理旗长病故,由日本参事官东省代行旗长职务。公元1938年(伪满康德五年),日本人为了便于管理蒙古人,决定任目不识丁的蒙古族农民绅士博彦纳莫克任旗长,公元1940年末退职。公元1941年(伪满康德八年),将伪满兴安南省科右前旗总务科长额尔敦布拉嘎(依克明安长人,毕业于东北蒙旗师范学校)调任依克明安旗旗长,直到公元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为止。

  公元1935年(伪满康德二年)8月开始旗以下实行努图克、嘎查制。将公元1927年(民国十六年)前划分的四部落划为二个努图克,即额吉格斯部合并与依和部,称依和努图克,努图克达是汪鲁嘎。下辖5个嘎查:三间房屯嘎查、嘎查达白业德;后八家子嘎查,嘎查达道劳;前八家子嘎查,嘎查达韩哲桑;后七家子嘎查,嘎查达宝珠;前七家子嘎查,嘎查达高木伦。特楞古特部与杜尔伯特合并,称杜尔伯特努图克,努图达常礼。下设7个嘎查:东新屯嘎查,嘎查达钱景棠;西新屯嘎查,嘎查达哈木斯楞;长发屯嘎查,嘎查达梁忠和;小泉子屯嘎查,嘎查达张普山;吉斯嘎屯嘎查,嘎查达敖西海;大泉子屯嘎查,嘎查达王佐长;兴安屯嘎查,嘎查达景寿。各努图克达(乡长)外设助理员1名,雇员3人。各嘎查设嘎查达外,配有屯事务员1名。

  公元1935年9月,伪蒙政府派两名日本人到依克明安旗任正、副参事官,主持旗公署一切工作,统揽大权,从公元1936年(伪满康德三年)3月1日,开始整顿改编旗公署设治。旗公署设总务、内务两科,科长由中国人担任,科附(副科长)由日本人担任,科以下设若干股。同时对民国时期依克明安旗札萨克维护社会治安的80名保安队员进行改编,接受了50名改为行政警察,随之成立了依克明安旗警务科,设科长一人,另有日本指挥官,内设警务股、司法股、特务股。下设大泉警察署,西新屯、三间房、后八家子等3处警察分驻所。

  依克明安旗地域狭小偏僻,人口甚少,非铁路沿线,交通信息都不便利,所以对公元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东北光复的大好消息,到8月20日才知道。于9月初,由宁年去两辆大卡车满载苏联红军接收依克明安旗日伪所有武器弹药及财物,并留下由中国生产的10支破旧枪以维护地方治安用。苏联红军走后,以额尔敦布拉嘎旗长为首成立地方治安维持会,把10支枪发给维持会会员,维持治安。

  公元1945年12月,嫩江军区王明贵司令和齐齐哈尔市朱新扬市长等路过依克明安旗时接见了额尔敦布拉嘎、陈开江等维持会人员时指示,要把维持会牌子摘下,挂上解放委员会的牌子,以后要多去嫩江省政府联系工作,多听于毅夫省主席指示。公元1945年12月31日,解放依安县城。公元1946年2月,春节过后,依克明安旗解放委员会成立保安队,队员20名,维护地方治安,有时联合富海保安队支剿匪。

  公元1946年8月15日,按嫩江省政府指示,在额尔敦布拉嘎主持下召开了临时参议会,各村屯到会人员15名,额尔敦布拉嘎作了报告,会上选举额尔敦布拉嘎为议长,寇连荣为驻会议员,按省政府指示建立了依克明安旗政府,推举敖色热扎布为旗长。

  公元1948年春,嫩江省政府撤消依克明安旗的建制,将原依克明安旗的村屯与人口划归富裕县第七区。公元1950年1月,将原依安县泰国富区西部,齐北铁路线以北的富海、富北、富民、兴盛四村划归富裕县,将原依克明安旗东疆的新屯、东新屯、腰新屯、西新屯划归依安县。至此,依克明安旗从公元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建旗到公元1948年撤销,作为旗一级政府,经历了清朝、中华民国、伪满洲国等几个不同历史时期,走过了解情况年的漫长之路后,在地图上消失了。

文章来源:蒙古文化周刊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2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