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

榜样的力量 | 哈工程版《外科风云》

发布日期:2017-06-05

 

 

  最近,一部被捧为业界良心的国产剧《外科风云》刷爆了微博热门,“大男神”靳东和“小花旦”白百合演技非常在线啊有木有!同时,很多人对剧中陆晨曦和庄恕高超的医技感到无比神往,一个是本医院医师,一个是外聘专家,两人的医术医德都获得众多业内人士和病患及其家属的肯定。

  哈工程校医院就有这样“妙手仁心”“大爱无疆”的医生。

  正如校医院副院长梁奎英所说,校医院一方面是积极培养本院专职医生,一方面是引进校外专家,双管齐下,为哈工程的研究型大学建设和迈向“双一流”,构筑服务支撑学校发展建设的医疗保障体系。

  今天,就让小程带大家了解一下我们哈工程的“陆晨曦”——专职医生刘玉华、和 “庄恕”——外聘专家裴慧兰。

  守护是最给力的支撑

  ——记校医院门诊部主任刘玉华医生

 

 

  剧中的陆晨曦以病人为主,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我们的校医院门诊部主任刘玉华医生正像她一样,凭借自身多年的经验,准确快速的判断病人病情,并作出最好的治疗方案,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守护每一位患者的健康。

  “获得适合个人发展的良好生态,即使不是引进人才一样可以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学校保密办负责人刘冬处长在2017年寒假工作会议上讲述了校医院门诊部主任刘玉华医生以精湛医术全力抢救其父亲,避免老人右眼失明的动人事迹。

 

  一个身为医者的担当:

  “不能怕负责任就逃避。”

  2016年12月7日晚,刘冬处长正忙于处理部门年末工作,突然获悉家中80多岁的老父亲右眼看不清东西已一个多小时。他立即联系校医院刘玉华医生说明病情。刘医生要求病人马上到医院接受检查。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于19:00左右来到校医院,当时检查右眼视力仅存光感,患眼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凭多年临床经验,刘医生初步诊断为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此种疾病治愈率很低,发病4个小时内是“黄金抢救时间”。情!况!紧!急!刘医生当机立断对病人实施抢救,让患者放松平卧位吸氧,给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眼球后注射阿托品,同时辅助眼球按摩,快速静点20%甘露醇降低眼内压。经过1个多小时的抢救,病人视力逐渐恢复,小孔镜下视力达到0.8。待病情稍作稳定,担心患者病情出现反复,刘医生又亲自陪同家属连夜到哈医大一院接受进一步巩固治疗。当医大眼科急诊值班医生给病人做了全面检查后,不禁对刘医生竖起大拇指:“诊断明确,处理得当,抢救及时,如果再耽误一会病人很可能就失明了!”我们的刘医生棒棒哒!

  面对家属的千恩万谢,刘医生由衷地说:“眼底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稍作延误后果不堪设想,临床上有不少这样的患者经过一系列挂号、排队、检查、诊断等步骤,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再好的专家团队也无力回天,真的很可惜。”在整个抢救过程中,眼球后注射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不仅需要医生具备高超的技术,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我们的刘医生不!怕!刘医生说:“我必须对得起病人和家属的信任,不能怕负责任就逃避。”从医多年,刘医生救治了很多例眼科疾病,及时保住了病人的视力。我们的眼睛,刘医生守护!

  刘玉华医生1989年毕业于华北煤炭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从事眼科工作28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精通眼科门诊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的检查、诊断、处置和治疗,能独立完成青光眼滤过手术、眼球摘除术、重睑术、睑板腺囊肿等常见眼科手术。大神啊!“精湛的医术+一颗为患者的心”,刘玉华医生在校医院的发展平台之上忠诚地守护着每一位信任她的患者,淋漓尽致地彰显出作为一名医者的担当。

  一种对待生命的态度:

  “急诊急救必须争分夺秒。”

  2014年 7月,一名大三女生在仰头喷西瓜霜喷剂时不慎将瓶盖误吸入嗓子里(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咯!),堵住了气道,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由同学搀扶来到校医院,已面色发青不能说话,很严重呀!刘玉华医生立即用间接喉镜察看喉部,发现瓶盖嵌顿在声门入口处,极易引起喉水肿而完全阻塞气道,病人很快会窒息死亡。在即时拨打120急救的同时,刘医生果断地决定采取海姆利克急救法 (腹部冲击法)进行急救。她站在病人背后,用两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一只手握空心拳,将拇指侧顶住病人腹部正中线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另一只手抓住拳头,快速向内、向上挤压冲击病人的腹部,反复冲击4至5次后,病人终于将异物从喉部喷出来,及时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厉害啦,刘医生!

  “急诊急救必须争分夺秒,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痛苦地挣扎。”在刘玉华医生看来:珍惜生命、呵护生命是医生的天职,要始终把患者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她不仅时刻谨记自己作为医生的职责与使命,还不忘言传身教地引领团队的发展。刘医生自2009年开始担任门诊部主任兼五官科主任以来,在完成眼科临床工作之外,还负责分管门诊部各科室的医疗、行政工作。经常深入科室检查、指导工作。为不断提升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她还积极组织门诊部医务人员开展业务技术学习及学术研究,并担负起医院的业务培训任务。主持编写了《校医院应急预警预案》和《门诊部行政管理及院前急救制度》等。

  “医生的价值只有在帮助病人的过程中才能得到体现。”当“甲流”严重疫情爆发时,刘玉华医生带领的团队始终坚守在防控第一线,身先士卒、全力以赴,守护着学校师生员工的健康安全。为战士般的刘医生点赞!刘医生还荣获了学校“甲流”防控工作“突出贡献个人”称号。“要学会在工作中收获快乐与满足,感悟作为医生的爱与责任。”在她的带领下,所在科室连续两年被评为校医院“先进集体”。在危急时刻的担当、在生命面前的大爱,刘玉华医生和她所带领的团队用心诠释着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

  一份不计回报的情怀:

  “成了很多师生的保健医。”

  2013年 12月,经济管理学院李柏洲教授因连续数日审阅博士生论文,感觉眼睛不适。经刘玉华医生详细检查眼底后,发现视网膜外上像限裂孔,视网膜浅层脱离。她立即嘱半卧位,给予阿托品散瞳增加眼内压,并建议去北京同仁医院接受手术。刘医生反复叮嘱李教授:“不要用手揉眼,避免咳嗽、爬楼梯、增加腹压等动作,不能乘坐飞机,只能取平卧或半卧位坐火车。否则视网膜一旦全部脱离,再高超的手术技巧也很难恢复原有的视功能。”由于刘医生诊断明确、术前处理得当,李柏洲教授的视网膜没有继续大面积脱离,术后视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刘医生的医术也得到了同仁医院医生的充分肯定。4年后,李柏洲教授再谈起这段经历时,他仍然对刘医生术前的救治及术后的关心深表感激:“刘医生不仅保住了我眼睛的视力,更延续了我科研工作的生命。”

  医生,我只认刘医生。“学生毕业了还会找我,成了很多师生的保健医。”刘玉华医生的手机里经常会收到学生的咨询留言,她都会一一回复,耐心详细地解答。我校动力学院07级研究生孙卫明毕业分配到上海711所工作,他和家人有什么健康问题还会千里迢迢地找刘医生诊治。刘医生笑言:“真是最长情的守护。”

  刘玉华医生把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转化成为师生服务的动力,不计回报地付出为她赢得了学校师生的信任与爱戴。她每年会定期给大一新生上健康教育课,普及意外伤害、传染病、心肺复苏等急诊急救知识。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她会在课前做足准备,力求以最好的状态把最全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她还参与编写了《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着重提高学生的防病自救能力。“未来,我会深化疾病预防领域的讲解和指导,希望更多的师生不再是因痛而医,而是因预而医。”

  刘玉华医生借助校医院的服务平台,与师生们亲密互动,竭尽所能、不计回报地帮助师生提供咨询与解答,不断传递着亦师亦友的温暖。感动啊!

  一腔潜心学术的执着:

  “我没有办法停下来。”

  “把每个患者都当做自己的第一诊”。刘玉华医生在多年的工作中练就了过硬的专业技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她却一刻都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28年来,她始终潜心学术,执着探索眼科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学霸医生一枚啊!

  刘医生一方面专注于学习、巩固医学基础理论和眼科专业知识,不断强化知识的更新与技术能力的提升。她先后到哈医大一院眼科医院、黑龙江省眼科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并根据医院患者群的特点及自身薄弱环节,积极参加全国及省市的各类相关学术会议,不断巩固、更新专业知识。

  另一方面,刘医生对业务知识的精益求精,也为她在临床工作中的创新与突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在熟练掌握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急症及疑难病症的诊治技术的同时,还对治疗屈光性斜视弱视进行了长期的技术攻关,提出了预防近视的独到见解。刘医生针对少年儿童发育性近视和假性近视的物理性治疗,完成了《少年儿童雾视治疗镜》研究报告,并积极应用于临床,为少年儿童配制雾视治疗镜,疗效显著,得到学校教职工家长的一致好评。

  “我没有办法停下来。”在潜心学术的道路上,刘玉华医生对新知识表现出的乐此不疲和多年临床工作的技术积累,使她未来的研究方向更加明确。“不断吸收专业领域的最新知识和技术,才能更好地为师生服务。”她先后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干扰素联合地塞米松结膜下注射对小梁切除术疗效观察》等论文 15篇,参与撰写出版《眼耳鼻咽喉科诊疗手册》等专著2本,获得《裂隙灯显微镜》等3项国家知识产权局外观设计专利。突出的个人业绩为她赢得了校优秀女教工、校先进工作者、校优秀*********员及医院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能够为学校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与回报。”刘玉华医生与校医院的众多校医们用自己的忠诚守护和服务精神共同撑起学校的医疗服务保障体系,让广大师生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工作、学习中,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守护是最给力的支撑。

 

  为了孩子的笑声

  ——访校医院儿科外聘专家裴慧兰医生

 

 

  我们哈工程的“庄恕”——裴慧兰医生,积极与孩子们沟通,医技精湛又善解人意的她,就像妈妈一样,守护着孩子们的欢乐。

  “孩子的笑声是不掺杂任何杂质的笑声,是比小溪的欢歌还要动听的声音。聆听这种纯粹的笑声,像洁白的羽毛温馨浮动着脸颊。为了孩子的笑声,一切的付出与坚守都是值得的。”

 

  【镜头一】“孩子哪里不舒服啊?”“哎,发烧、咳嗽,一直哭闹不止。”“来,小朋友,我们用听诊器做个打电话的游戏好不好?”面对焦急的家长和哭闹的孩子,校医院的外聘专家裴慧兰医生总是面带微笑,耐心细致。

  【镜头二】“听,咕噜咕噜,这孩子肠道蠕动又比前几天强了很多,这是好现象噢。”

  “嗯,孩子这几天的食欲也好了很多。”“别担心,情况一定会越来越好的。”裴慧兰医生听着这样的“天籁”,看到患儿家长脸上洋溢的笑容,工作的满足感油然而生。

  【镜头三】“上次的药还有吗?有的话这次就不用开了。”“孩子嗓子有些发炎,您看需不需要点滴或开一些消炎药?”

  “我不赞成用抗生素,可以做一下雾化,建议坚持一周后再看情况。”

  裴慧兰医生总是把病童当成自己的孩子,努力当好孩子们的守护神。天使啊,有木有!

  裴慧兰医生从事儿内科临床工作 40余年,在诊治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方面具有独到见解和丰富经验。望、触、叩、听不厌其烦,不但对医术精益求精,对患儿更是认真负责。有耐心!她从不打断家长的讲述,总是在聆听后认真仔细地查体,经过她的诊治,一般疾病在几十分钟之内即可敲定。自 2014 年 4 月,她受聘成为校医院儿科专家以来,先后治愈了很多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过敏性咳嗽,腹泻、肠炎等常见病,甚至一些少见病(如大便失禁)的患者经过治疗,病情也明显好转啦!

  “学校聘请到这样有临床经验的好医生是给有孩子的教职员工的额外福利。孩子有些小毛病再也不用到外面的医院排队治了,在校内即可就近就医,不但不耽误工作,还能享受到比外面更优质、便利的医疗服务。”去年 11 月份,理学院安茂伟老师的孩子在 5 个月左右的时候出现了发烧、积食的现象,多天无法排便,令他十分焦急,经过裴医生的诊治,患儿很快恢复了健康。

  “能得到孩子的亲近和家长的信任,是作为儿科医生最大的成功。”在儿科工作了一辈子的裴惠兰医生认为,儿科工作有它的特殊性,要当好一名儿科医生,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是非常必要哒!儿科医生面对的是无法表达或不能完全表达病情的孩子和对孩子疼爱加倍、焦虑不安的孩子家长,因此,不但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具备与孩子、家长沟通的能力。

  “裴医生的医德和医术信得过。她从不轻易让孩子打点滴、服用抗生素,也很少要求拍 X 光片、做各种检查,经她手治疗,孩子没怎么遭罪。”信任度MAX!外语系张艳雷老师的孩子患了支原体肺炎,经同事介绍找到了裴医生,其“3 天见效”的保证给焦急的她吃了一颗“定心丸”,随着孩子一天天康复,张艳雷老师越来越信任裴医生了。“在给每个孩子看病开药的时候,我都会想:如果这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办?裴慧兰医生认为,无论何时都要替病人考虑,才对得起病童家长对她的信任。

  虽然裴慧兰医生对儿科很多病症都已经胸有成竹,但即使是最普通的小孩感冒发烧,她都保持十二分谨慎。她认为,儿童抵抗力比成年人差,稍有犹豫就很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使得病情加重,因此,对待患儿必须付出最大的耐心和心细。水声学院谭琦老师在采访中动情地说:“冬天听诊器有些凉,裴医生总是会放在手里面捂热了再使用,她一起捂热的还有我们家长的心。”所谓“医者父母心”,裴慧兰医生一直努力与家长建立彼此信任、长期稳定的医患关系,“看了就过,那是生产流水线上的产品。”

  裴慧兰医生很珍惜校医院为她提供的继续发挥余热的机会,每个工作日她都会风雨无阻地坐在诊室里,认认真真地给小病人看病,即使周六上午也仍然坚持照常出诊。负责任的裴妈妈!在她心中,“孩子的笑声是不掺杂任何杂质的笑声,是比小溪的欢歌还要动听的声音。聆听这种纯粹的笑声,像洁白的羽毛温馨浮动着脸颊。为了孩子的笑声,一切的付出与坚守都是值得的。”

  为了给学校师生提供更多、更好、更贴心的医疗服务,除了裴慧兰医生,校医院还聘请了 CT 诊断专家薛锦裕、X 线诊断专家陈德才、彩超诊断专家肖竹影、骨科专家陈更新等临床经验丰富的哈医大退休医生前来坐诊。梁奎英院长告诉记者:“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流程、改善院容院貌,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裴慧兰,1975 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原哈尔滨儿童医院消化、腔镜室主任,特诊专家。1997 年,由国家卫生部公派前往日本东京昭和医科大学进行为期 3 年的研修深造,主修消化道疾病的诊疗新技术。在儿童医院率先创建了东北三省首家儿童腔镜室,致力于解决很多临床疑难杂症。多次参加国内国外学术交流会议,在日本小儿科杂志及中国儿科临床杂志发表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论文。多次在黑龙江省电视台主办的医疗档案及天天见医面栏目主讲小儿消化道疾病。

 

 

 

 

 

  除了上述介绍的两位大神级医生以外,哈工程还有很多默默守护着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的校医们。是他们的细心诊治和执着坚守为学校发展大计做出了给力的“服务支撑”。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56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