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国考:看考官与考生们的相爱相杀

导语

古代学子求学的目的,除无非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关起家门就可以做到;但是要治国、平天下,就必须要参加科举。考生可以暮为田舍郎,朝登天子堂;考官可以一朝权在手,门生满天下。于是考生们或诗书满腹、或机缘万方,考官们或正气凛然、或权谋百种,在科举这个名利场中,过招千年,留下无数轶事奇闻。


大美黑龙江 供稿:海潮 编辑:凯风网黑龙江频道
古代国考:看考官与考生们的相爱相杀
   一、考场如战场:那些逆天的考生

科举考试举办了1300年,可经查实有名有姓的状元仅610多个,其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而一旦状元及第,就是个人和家族的无上荣誉。一个宋朝人曾酸溜溜地说:“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所以为了争夺状元,考生和考官们无所不用其极,各种手段都派上了用场。     【详细】 

硬要来的状元 

《唐摭言》卷九载了一个故事:礼部侍郎高锴任主考官时,打通了大太监仇士良关节的考生裴思谦直接向主考官索要状元,遭到高侍郎拒绝并被轰出考场。裴思谦走时却扭头说:“明年还来夺状元。”第二年,高锴继续主考,裴思谦怀揣仇士良的信闯进考场,信中力荐裴思谦做状元。高锴说:“状元已有人,其他名次可考虑。”裴思谦很霸气告诉他:“这不行,我当面请示了仇大人,如果状元不给裴思谦,那请你不要放榜!”高锴想了老半天说:“那我要见见裴思谦这个人。”裴思谦说:“我就是。”高锴没见过这样理直气壮的考生,又得罪不起仇士良,无奈的把状元给了他。

嗑了药的状元 

在古代,科举考试可不是高考,三年五年才有一次,参加的人数也不多。这样几年不遇的机会,一旦碰上,同窗就成为最大的劲敌,相互之间的倾轧算计简直就是一场场宫斗戏。

 

比如说清代的翁同龢,他是光绪皇帝的老师,是咸丰时期的状元,当他参加科考的时候,恰逢他的同窗孙毓问也参加考试,孙家也是世族大家,他的爷爷是大学士孙玉廷,哥哥孙毓溎是道光二十四年的状元,孙家一家不仅是科场的大赢家,而且专门是奔着状元去的。清朝规定,考生在考试前夜要住在离考场不远的地方,当时孙家住的比较近,而翁同龢住的比较远,就借住在客栈里,考试前一天,孙家请翁同龢吃饭,结果一直吃到深夜,等到翁同龢回到客栈之后,蹊跷的是,左邻右舍居然有人放了整夜的鞭炮,翁同龢整夜未眠,第二天进了考场毫无精神,就在他蔫头耷脑的时候,忽然想起自己随身携带了两根人参,于是就边吃人参边答卷,神清气爽、奋笔疾书、才思泉涌、文采飞扬,最终磕了药的翁同龢夺去了咸丰六年一甲一名进士,当时的人也戏称他为人参状元。

自定考官的状元 

唐僖宗的时候,因为黄巢起义,几年也没有举行科举考试。就在唐僖宗外避黄巢的时候,却被太监田令孜挟持到兴元府,满朝文武跟着皇帝四处逃难,其中有一个来京赴考的考生一心就想参加科举,也跟着出生入死的跑。

天天逃难吃住都在一起,百官们都认为这个考生陆扆人品可嘉。后来稍微安定后,陆扆天天催着宰相快点科考,宰相说科举考试都在春天不要着急。可是陆扆就是着急,天天催、天天催,宰相无奈之下就在夏季开科取士,还询问陆扆谁担任主考官合适啊?陆扆就推荐自己逃难时候的室友—当朝的中书舍人来当主考官。在考试结束后,主考官问他谁当状元好啊?陆扆毫不客气的点了自己做状元,他考中后在翰林院任职,同事们每到夏天就嘲笑他说“天气热了,正是点状元的好时节啊。”

身份最高的状元 

宋徽宗的第三个儿子赵楷,偷偷参加了重和元年的科举考试,一路披靡,进入了殿试,在殿试中更是发挥出色,夺得状元,发榜后赵楷才将事情告诉宋徽宗,徽宗高兴之余,怕天下士子说闲话,就把当年的榜眼王昂提拔为状元,而赵楷成为1300年科举考试史上身份最牛的状元。当年的康熙帝也曾经偷偷参加过科举,并取得探花的好名次。

 

   二、情义值千金:那些够意思的主考官

贫贱之交不能忘 

卢肇是唐武宗会昌三年状元,而且是江西第一个状元,在卢肇中状元的前八年,牛李党争中失败的李德裕被贬官到宜春当长史。当地的官吏都避而远之,但卢肇却“为公礼重”,很是尊重他。并常“投以文卷”,请他指点。李在落魄境中能得到卢的殊遇,也暗自高兴,对卢在攻读作文方面,也确实帮了不少的忙。从此,两人之间也搭上了师徒情谊之桥。

 

后来李德裕重回到朝廷,步步高升,正在李德裕任宰相显赫一时的时候,卢肇进京应试了。按照唐朝考试惯例,礼部考试放榜以前,应将取录进士名单先呈宰相审定认可,且宰相有调整名次之权。据说当时王起将录取名单送给李德裕审定时问宰相有什么想法没有?李即回答:“如卢肇、丁稷、姚鹄难道不可及第耶?”因李德裕点名,王起便按李点的三人名次列在榜的前头了,因而卢肇便成了进士第一名,登上状元宝座。【详细】

君子之交淡如水 

唐文宗开成四年,崔礼担任主考官录取了同乡崔生,崔生家境富裕,两人又有同乡之谊,当时的人都抨击他收受贿赂。崔礼解释说:我为官清贫,为母守丧期间,家贫无以治丧,崔生当时与我素昧平生,却仗义疏财愿以晚生的资格送我钱三百万,我虽没有收,但是我心怀感激,今年我点他为状元,不仅是还他当年的人情,主要是因为他的人品。大家听完后沉默不语,内心折服。

明察秋毫许侍郎 

唐宪宗元和七年,李固言状元及第。李固言一连几次参加考试,在之前的几年每次都借住在京师的表亲家里,几位表哥欺负他老实,总是戏弄他,当李固元问表兄考试前应该向谁行卷,表哥就给他推荐了最受冷落的官员许梦融。许是个备受冷落的官员,见有人来向他行卷非常诧异,等到李固言叩拜他的时候,看见他的头上居然被人贴着房屋租赁的字条,就知道这是个受人捉弄的老实人,但也因此牢牢记住了李固言这个考生。

过了两年,风水轮流转,本是兵部侍郎的许梦融,因为人品优秀被任命为主考官。李固元又一次来京师应考,问表兄应该向谁行卷?表兄推荐他去见许侍郎,而按照规定主考官在考试前是不能见考生的,许侍郎只是派了个家人见了李固言。等到考试的时候,许侍郎亲点李固言为状元,而李的表兄们全部落榜。

 

   三、人生有奇缘:超级无敌幸运生

狗屎运的包谊 

 

《唐摭言》卷八载:江东有个名叫包谊的考生,得罪了中书舍人刘太真,这个专门给皇帝起草文件的人便在来年自己担任主考官时,故意冷落包谊。放榜前,刘太真将录取名单呈送给宰相看,宰相见状元姓朱,联想到朱呲造反,就说姓朱的人不能当状元,问有没有其他人。刘主考惊愕万分,不记得其他考生名字,只记得恨得咬牙的包谊。宰相说,那状元就包谊吧!刘太真就用自己的愚蠢和短路,推荐了他最讨厌的考生—包谊,成为此榜状元。

超级狗屎运的柯潜 

清代有位状元名叫柯潜。当年,殿试结束后,考官们把卷子列好名次,一甲、二甲、三甲,全都尘埃落定。这时,主考官陈循又从卷子里挑出来几份,可能是觉得不好,随手给扔在了一边,然后拿着一甲的三份卷子去了里屋仔细看看。过了一会儿,商辂来了,商辂是历史上少有的连中三元,他进来后见二甲的卷子在一起,三甲的卷子在一起,一甲的没看见,但旁边还有几份,没写名次,据常理推断,应该就是一甲的。商辂就翻阅了试卷,之后又提笔在那几份卷子上写上了两个大字——“头等”。写完后商辂走了,副考官叶盛感觉有点莫名其妙,就跑去里屋告诉了主考官陈循。陈循觉得商辂都定了,就将错就错又仔细看了一遍试卷,最后把一份稍好点的卷子放在了第一名的位置上。这份卷子的主人就是柯潜。这是彻头彻底的乌龙事件,如果没有商辂来一搅合,柯潜别说中状元了,估计连进士的身份都拿不到。然而事情就是这么巧,柯潜就是有这个超级狗屎运!

 

好人好报的彭教 

天顺七年是科举史上的黑暗年,因为当年在考试的时候会试院着火了,生生烧死了九十多个考生,皇上无奈下令,当年八月重新举行会试。第一次考试火烧连营的时候,有一个叫彭教的考生没赶上,为什么哪?因为他去做好人好事去了。

 

彭教赶考的时候住客栈,让人一盆水泼下楼,浇成了落汤鸡。可是随着大水倾盆而下的还有一支金钗,当时彭教的小书童出于气愤就把这只金钗私自留下了,后来彭教为了拾金不昧,为了物归原主,就错过了考试,也错过了那次火灾。火灾过后第二年殿试,少了90多位烧死的精英和满场惊魂未定的考生,还有吓病了弃考的高手,彭教状态优良,妥妥的高中状元。

好姓氏的颜标 

《唐摭言》卷八记载,公元854年,礼部侍郎郑熏任主考官,徐州叛军作乱未平息,又逢颜真卿百年之祭,郑侍郎想借科举给考生灌输忠君爱国思想,正巧有个叫颜标的同学也在考试,而郑侍郎又恰是颜真卿的铁杆粉丝,想当然的以为颜标是颜真卿的孙子,就把状元赏给了他,等后来郑熏知道自己乌龙了,也来不及了。颜标就因为自己姓颜,秒杀所有考生,成为状元。【详细】

 

   四、职场有风险:状况百出的考官

一语招灾的李回 

 

《太平广记》记载,太和初年李回任京兆府参军主持考试,当年没有让魏谟进士及第,魏谟嫉恨回,但第二年换了考官之后,魏谟毫无例外的进士及第,步入官场。会昌年间李回任刑部侍郎,魏谟任御史中丞,两人在内阁等候传唤时,魏谟对李回嫉恨的说:“前些年官府举荐我入京考试,承蒙您不选我。”李回耿介的应声答道“估计今天我也还不选你。”魏谟闻语脸色陡变。后来李回被贬为建州刺史,魏谟高升。建州任上李回怒责一个衙官,处以杖刑并勒令停用。建州衙官恨李回停了他的职务,就到京城找宰相伸冤,奈何官官相护,各宰相都不过问。有好事者告诉衙官:“建阳相公和中书相公一向有仇,你为什么不去找中书相公呢?”刚说完,就看见魏谟的前行随从从中书省出来,衙官就带着诉状望尘而拜说:“建州百姓要诉冤。”魏谟一听敲敲马鞍命令停下,看那诉状共列20多条,第一条就是把同姓女娶入家中。于是魏谟极力判成重案,当时李回已被调任邓州刺史,途中住宿九江时,遇到御史审讯案件,又被退回建阳,竟无故被贬为抚州司马,死在贬所。

内心阴暗的令狐 

唐德宗时候,有位姓令狐的考官,当时的宰相杨炎向他推荐考生让他多加照顾。令狐表面上答应,但要求杨炎写封推荐信给他,免得人多弄错了。当时写推荐信也不是什么特别违规的事情,杨炎写了推荐信,还把自己的名字附在后面。第二天令狐考官就拿着信去找唐德宗告状,说宰相杨炎操纵科举、任用私人、徇私舞弊,唐德宗觉得令狐考官太腹黑,一生气,直接将令狐贬斥出京。

心胸狭窄的陆炎 

唐代曾设日试万言科,但不是常设科目,当时有位考生叫王林,文采飞扬名动天下,到了京城后达官显贵都先和他结交。当时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陆炎想结交王林,被王林拒绝了,结果陆炎生气的去向皇帝进谗言,愣是把当年的日试万言科给取消了。王林这个人很潇洒,我这辈子还就只考这科,这科取消了我还不考了哪,仰天大笑出门去,终生归隐山林。

嚣张跋扈的李石 

《旧唐书 李石传》记载,李石向权德舆推荐考生,但是权德舆都不被录取。第二年权德舆又是主考官,李石很傲慢的给权德舆一张名单,把前二十名都写出来,并且要求权德舆按照这个顺序录取,要不然就把权德舆贬官。韩愈仗义执言,因为这件事弹劾李石,但李石本系皇族深受皇帝喜爱,结果却是韩愈被贬官。

迂腐过头的李昂 

唐玄宗开元二年的状元李昂,为人耿直甚至有点迂腐。李昂在任考功员外郎的时候,主持科考。当时有个考生叫做李权,是李昂岳父家的邻居。李昂的岳父很喜欢李权,并夸口说要自己的女婿帮助他得中进士。岳父和李昂说情,李昂不帮忙就算了,反而为了表彰自己的风清气正,不光不录取李权,反而还把李权的文章拿出来当众改错,贴在墙上羞辱李权。李权气愤难耐,随后挑出李昂诗句中的毛病,牵强附会文字狱,这官司一直打到朝堂上,最后李昂被贬斥,李权下狱。而在二李争讼之后,科举考试由吏部组织改为礼部主持。

 

得罪皇帝的李防 

北宋开宝六年,科举考试结束后,赵匡胤在殿试中发现了其中两人武济川与刘俊应对无方,觉得考试有点问题,没多久又有落第考生徐士廉敲登闻鼓,告主考官李防营私舞弊。皇帝征询大臣卢多逊的意见,卢多逊的回答很有趣,他说“是颇亦闻。”也就是我也听说了,于是赵匡胤立即采取决策,从落第举子中选了一百多人参再加上录取的人选,重考一次。吊诡的是这次重考一共录了36个进士,这36人中,第一到十名,本是李防录取的,除了武济川,剩下十人连录取名次没变。这说明李防主持的考试,没多少假可打,那赵匡胤又为什么发飙?原因很可笑,在后周的时候,赵匡胤与李防同朝为官,李防一身傲骨,对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很不感冒。后来陈桥兵变,赵匡胤当了皇帝,而李防却独不朝。小心眼的赵匡胤无非是借科考之机,打击他昔日的冤家李防罢了。【详细】

 

洒血刑场的俞鸿图 

雍正十年,翰林院侍讲学士的俞鸿图为河南学政。俞鸿图来到河南后公开卖秀才, 据清宫档案载,雍正十一年,俞鸿图来到许州主持秀才考试。他与充任提调官的临颖县知县贾泽汉等人密谋,以贾泽汉当时在许州开的一个油店为窝点,通过亲戚、朋友、师生、同乡等各种关系,到处揽生意,四处叫卖秀才。俞鸿图在许州总共卖出去多少秀才?经河东总督王士俊严密追查,先是查出买秀才的考生23名,后又有主动投案自首的考生24名。

 

这样,在许州经俞鸿图之手卖出的秀才总共有47名。据河东总督王士俊的奏折说,几位串通贿卖的“合伙人”当初这样议定:每卖一个秀才,收银子360两到400两,送给俞鸿图每名300两,剩下的银两由其他人瓜分。若按这一分赃比例进行粗略估算,俞鸿图本人收取受贿银两当在1.4万两左右。对河南学政俞鸿图贿卖秀才一案,经过半年多的审讯,雍正最终下令:立即处斩!俞鸿图做官收钱习惯了,一是没有想到自己会被腰斩,二是不知道给刽子手送好处,结果死的极慢极惨,上身在地上滚来滚去,还用手蘸血连写了七个惨字才慢慢死去。监斩官当时吓的半死,回去学给雍正帝听,一向严苛的雍正帝也闻之悚然,于是腰斩之刑自俞鸿图开始废止。

   结语:
      科举制从隋大业元年(605)开始,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除,在1300多年的历史中,历朝历代都通过科举来取士选才。科举是极其严格的古代国家公务员考试,往往三年才开科,却仅仅录取一二十名,而一旦进士及第,便会平步青云。于是在科举这个最大名利场中,风云变幻,状况百出,而作为主角的考官和考生之间千年相爱相杀,绽开了科举史上的一朵朵奇葩。

 更多精彩,请点击 http://culture.kaiwind.com/

分享到: 0
留言
推荐阅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445s